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09-28
5G直播、动态模型……龚良建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有“新玩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张然 郑文静 文 / 摄)9 月 28 日上午,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扬州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承办的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 " 在扬州举行,150 多位相关领域 " 最强大脑 " 齐聚,碰撞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金点子和新玩法。

龚良:运河遗产怎么展?试试 5G 直播、动态模型

" 如果让你去运河边看风景,你能呆多久?我猜不到十分钟你就想走了!因为站在运河边看到的景色是非常平淡的、局部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了目前大运河的展示方式,主要以航拍、图纸、人为展示为主。同时,他也在峰会现场抛出疑问:运河遗产到底看什么?他认为,看水和水工设施是不够的,还要看水利、水文化景观、水与人民生产生活、水与村庄、小镇、街区、社区,也要看水与地域文明、水与线性遗产、遗产廊道、水与交流融合。" 江苏的名镇名村 80% 以上在运河沿岸,运河为这些沿线城市带来了繁荣的经济。我们在展示中,不仅仅是展示运河,也要展现运河带来的相关生活。"

运河遗产怎么展?龚良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他表示,要想展现运河遗产,应当是遗产的全面展,而非遗物的局部展。" 比如在水工设施的解读与展示上,可以运用 5G 直播、动态模型等。"

刘曙光:申遗成功后还要做什么?建立大运河连续缓冲区

" 世界遗产的命运,并不取决于申遗成功的那一刻,而是取决于申遗成功之后的长效管理。"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首先列出了两组数据:" 大运河 " 世界遗产 1011 公里、767 平方千米,而大运河文化带 8 省(市)省域范围达 857800 平方千米。" 我们可以建立大运河连续缓冲区,此类缓冲区可以实行较低层级的管控措施,这样既能说明大运河功能连续性价值,也能引导当地民众尊重它的价值。"

张劲松:京杭大运河需要多少水?仅 " 里运河 " 就要 28 亿立方米

运河、运河文化、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但别忘了,运河的 " 水 " 同样需要保护!

" 人类文明史上比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更悠久的古运河,不是没有,古埃及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就管开掘过一条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然而却已消失。造成这些古老运河消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缺少水源。"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上进行主旨演讲,独特的 " 水 " 的角度,引发关注。

以京杭大运河为例,你知道,它需要多少水吗?

张劲松表示,以京杭大运河江苏境内 " 里运河 " 河段为例,从淮安入海水道立交到扬州邵伯湖船闸,河道全长约 110 公里,平均河宽 200 米,非汛期正常流量 80 立方米每秒,按照最低通航水深 3.6 米估算,每年至少需要 28 亿立方米的水,接近全北京市一年的用水量。如果按整条大运河的需水量来计算,更将是个巨大的数字。

" 京杭大运河是幸运的。虽然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长度最长的运河,在近现代也曾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并没有因缺水干涸消亡。这有赖于江水北调、南水北调这样宏大的跨世纪的战略性的超级工程。"

在张劲松看来,只有促进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工程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利于大运河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让水清、岸绿、景美,让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 高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