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2018 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注:2004 年 1 月 1 日起根据《深圳市在地统计方案》全面实施在地统计核算方法制度(下同)。
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 70 年的建设成就,从建市 40 年的深圳,建区 29 年的福田就可看到中国巨变的缩影。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自 1990 年建区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从原来的 " 水田滩涂 " 化茧成蝶为 " 幸福乐土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 " 福田实践 " 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庆的脚步越近,福田街头的色彩越浓,红的不仅是满城鲜花,还有满眼的红旗和人们的笑脸。从莲花山上看中心区光彩夺目的灯光秀,一幢幢高楼上闪过的不是光影,是福田人用汗水和智慧把天上的虹揉碎涂抹成的画卷,每一条灯链就是一串发展数字,揭示了福田区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已由建区初期的 38.60 亿元攀升至 2018 年的 4018.26 亿元(2019 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 2048.96 亿元)。
纵观福田建区 29 年经济产业发展进程,可以用五个发展阶段来勾勒出一幅幅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景。
一、起步阶段(1990-1997) " 两高 " 战略奠基础
深圳晚报社与福田区委宣传部合作拍摄过一部纪录片《时间的风景》,从中可看到 1990 年福田建区之初,当时的深圳中心区更多的是一片田园风光,15 个自然村错落其间,当年全辖区地区生产总值仅有 38.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48 亿元,财政收入 0.63 亿元。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如何垦荒开拓,是摆在福田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 1990-2018 年福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992 年第一届福田区委区政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立了 " 高起点建设、高速度发展 " 的 " 两高战略 ",以外向型先进工业为基础,以房地产和商贸业为支柱,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城市治安等各方面管理,大力推进全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到 1997 年,福田地区生产总值已达 335.39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2.61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86 亿元,分别为建区初期的 8.7 倍、5.3 倍和 12.5 倍。
二、发展阶段(1998-2005) " 四大 " 战略强筋骨
为应对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福田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 " 大经济、大发展、大服务 " 的 " 三大战略 ",史称 " 老三大战略 "。到 2003 年,乘借广东省创建 " 文化大省 " 和深圳提出 " 文化立市 " 的东风,区第四次党代会重新确立了 " 大经济、大文化、大服务 " 战略,史称 " 新三大战略 "。到 2005 年,区委四届四次全会在 " 新三大战略 "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 大环境 ",成为 " 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 " 的 " 四大战略 "。
▲ 2013-2018 年人均 GDP 变化
针对城中村的突出问题,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整治、转型的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大刀阔斧地推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通过战略的实施,福田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2005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 1034.08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6.24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0.47 亿元,分别为建区之初的 26.8 倍、26.7 倍和 48.4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01 ∶ 32.29 ∶ 67.70。
三、提升阶段(2006-2009) " 环境立区 " 谋未来
经过 15 年高速发展,福田相继遇到了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 " 四个难以为继 ",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业持续萎缩、生产型企业外迁 " 三个不可逆转 ",在此背景下,2006 年区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 " 环境立区 " 的总战略,提出 "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创造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1+3" 经济发展架构确立,即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支柱。规划 " 环 CBD 高端产业带 ",进一步突出产业经济的载体作用,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 1990-2018 年福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9 年,辖区地区生产总值达 1623.1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0.18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6.70 亿元,分别是建区之初的 42.1 倍、45.8 倍和 74.1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04 ∶ 12.26 ∶ 87.70。
四、全面推进阶段(2010-2018) " 首善福田 " 更幸福
为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争当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标兵区和创新政府服务体制先锋区,福田提出建设 " 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 发展战略,覆盖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和民生等理念全面优化提升。在经济建设方面,构建 " 以服务经济为主导方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形态,楼宇经济为重要载体 " 的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经济格局;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福田新秩序,创造福田新生活,为民生幸福提供更多实惠。
2018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018.26 亿元,是 1990 年的 104 倍;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 1824.75 亿元,是 1990 年的 104 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1.04 亿元,是 1990 年的 251 倍。
▲ 2013-201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化
五、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 年至今) 先行示范排头兵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福田区委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作为目标,以 "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 两大核心新引擎为牵引,全力打造 " 国际金融中心 "" 科技创新中心 "" 文化教育中心 "" 服务交流中心 " 四大中心,加快形成 " 一轴两翼五廊 " 新格局,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转化为 " 福田实践 ",构建 " 福田中心区 2.0 版 "。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
福田将率先探索适用国际通行的科研体制惯例,推进科研体制创新,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为深港科研合作的科技城;高规格建设 "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引入跨国金融集团在华总部、高端金融平台和机构等资源,强化金融总部集聚区功能,打造 " 金融中心 " 品牌;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加快建设 " 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 " 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为金融创新发展抢占先机。
▲ 2013-2018 年在校学生数变化
2019 年上半年,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48.9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2%;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 882.78 亿元,增长 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4.25 亿元,同口径增长 6.1%。2019 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06:6.04:93.90,产业结构不断向轻型化、高端化发展。
▲ 2013-2018 年医院床位数变化
从主要行业来看,2019 年上半年,福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675.81 亿元,增长 4.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3.0%,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 21.5%,拉动经济增长 1.5 个百分点。从总量指标看,福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总量 28.7%。从效益指标看,福田区地均生产总值 26.05 亿元 / 平方公里和地均税收 13.52 亿元 / 平方公里均领跑全市各区,以不到全市 4% 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近两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出,集约化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高产低耗 " 模式进一步夯实,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 2013-2018 年万元 GDP 建设用地下降,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通讯员 孙星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