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罗湖区召开国际化街区建设专家评审会,对辖区十个街道汇报的国际化街区建设方案进行逐一评审,为遴选出 A、B、C 三类国际化街区类型做好扎实准备。对于成功创建国际化街区的申报对象,罗湖区将把建设培育经费纳入街道年度预算,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据悉,这是今年市委外事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率先于全国提出建设 " 国际化街区 " 概念以来,我市首次较大规模地对国际化街区申报对象进行集中、公开的个案分析和等级评审。
▲罗湖区召开国际化街区建设专家评审会现场
居住罗湖的各旅游相关产业外籍人士超 18 万人次
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和先行区,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使罗湖聚集了众多的国际化要素,其得天独厚的国际化氛围为该区国际化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天的评审会上,罗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 2019 年 6 月,罗湖区录入警务综合系统的外国人共 5013 人,其中常住 2425 人,临住 2588 人,国籍覆盖印度、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此外,居住罗湖区各种旅游相关产业的外国人更是多达 180550 人次。
在此背景下,罗湖区国际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不仅黄金珠宝业的辐射效应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外商投资企业也得到较大发展。在传统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一批重要创新创业平台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于此,为更好地服务国际人才,深圳市罗湖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于 2016 年成立,采取 " 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 " 等离岸模式,成为创新创业全程综合服务的枢纽站。此外,罗湖区还引进众多国际金融科研团队和优质外籍教师,为区域国际化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罗湖将于年底遴选 2-3 个 A 类国际化街区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罗湖区各街区的国际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国际化街区建设规划与全区重要规划结合不紧密,产业链条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尚未体现;国际优质师资不足,医院双语环境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社区主动服务缺位,外籍居民缺乏交流互动平台等。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在评审会上表示,罗湖区将从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国际化环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四个方面推进,全面提升城区、街区和社区的国际化品质。
2019 年底前,罗湖区将完成国际化街区建设相关布局工作,遴选 2-3 个 A 类国际化街区,2-3 个 B 类国际化街区,5 个 C 类国际化街区;;2022 年底前,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争取 1-2 个试点街区成功挂牌深圳市 " 国际化街区 ";2025 年底,基本建成空间互联、治理互动、服务互享、优势互补的 " 罗湖国际化街区连绵带 ",带动城区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为深圳建成全球标杆城市贡献罗湖经验。
应将国际化街区建设嵌入城市更新大局
加快 " 国际化商务交流示范街区 "、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 在评审会上,罗湖区十个申报街区逐一介绍了各自的国际化建设方案。根据各街道汇报情况,专家现场开展评审,并对街道建设国际化街区积极建言献策。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陈文教授表示,当前罗湖区正在全面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应将国际化街区的规划和布局深度嵌入其中,全面提高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城市环境、文化服务、旅游服务、人才服务、智慧政务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提升城区、街区和社区的国际化治理和服务水平,为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国际化街区建设模式提供罗湖经验。
来自瑞典的 Hans 是罗湖区教科院一名外教教研员。他表示,建设国际化街区需要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国际水平。比如,医疗机构应提供双语就医指引标识、双语或多语种预约和诊疗服务;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应设置中英或多语版本,方便外国友人获取相关政务服务信息等。
据了解,对于成功创建国际化街区的街道,罗湖区将在微改革 " 改革加分类 " 项目中予以加分,安排专项经费。此外,纳入申报方案的国际化街区建设项目将被优先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库,优先保障支出。
相关延伸:
A 类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各项条件优良,具备成功申报深圳市 " 国际化街区 " 的扎实前期基础。经过 3 年的建设培育,达到深圳市 " 国际化街区 " 样板的要求。
B 类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各项条件较好,经过 5 年的建设培育,达到深圳市 " 国际化街区 " 样板的要求。
C 类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条件相对欠缺,但属于 " 一核五片、一轴三带 " 重点区域、十大更新片区的相关街区,有打造国际化街区的潜质和意愿,经过 10 年的建设培育,达到深圳市 " 国际化街区 " 样板的要求。
深圳晚报记者 林咪玲 许娇蛟 摄影 林咪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