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蕾 任飞 记者 韩秋 顾潇)宽约百米的盐邵河,将扬州市江都区武坚镇五尖村闸西组的五、六十户村民阻隔在河对岸。闸西渡口的摆渡船,就成了百姓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998 年,国网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公司武坚供电所员工张钟第一次走上了这艘摆渡船。从那时起,张钟风里来雨里去,默默为百姓守护光明 20 载。
△摆渡护电人,为百姓守护光明 20 载
国庆期间,正当许多人或外出游玩或与家人欢聚之时,张钟却离开扬州市区的妻女,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万家灯火。10 月 3 日下午,张钟接到五尖村的季学诗大爷的报修电话后,背着工具包,骑上摩托车。
驶过一段公路,又在河边小道上七拐八弯骑行了 10 多分钟后,张钟来到了闸西渡口,宽约百米的盐邵河横亘在面前。
" 哎,过河了!" 张钟将双手卷成喇叭状,向河对岸吼了一嗓子。闻声,艄工解开渡船,双手摇桨 " 吱吱呀呀 " 而来。
10 分钟后,渡船靠上了岸边。" 张师傅,又来巡线了。" 艄工张兴明与张钟聊了起来,那股亲热劲,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亲兄弟。掉转船头,渡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
△张钟摆渡过河去为百姓护电
张钟看着张兴明划船吃力,也操起船桨划了起来。提到张钟,张兴明赞不绝口:" 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哪家线路出现故障,张钟总会及时出现在渡口,这条渡船成了老张的电力抢修 110。"
船抵对岸,张钟拾阶而上。紧挨着河边,由东往西,散居着五、六十户人家。在季大爷家中,张钟打开工具包,为老人检测了线路,发现是一段线路老化漏电,他为其更换了线路,灯泡重新亮堂起来,老人连声称谢。
处理完季大爷家的故障后,张钟刚走出门,正在晾晒稻谷的张大妈连忙放下活计,将张钟领进家门。76 岁的张大妈说:" 每次家里电路出现故障,都是张师傅过河赶来维修。在李大娘的床边,张钟用电笔检测插座,叮嘱老人使用电水壶一定要注意安全。72 岁的孙大叔腿脚不便,张钟带着从镇上买来的节能灯,站在凳子上为其更换了一只新灯泡,低矮的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20 年来,不管哪一家用电出现问题,张师傅总是随喊随到。"
" 这些工作虽然不在农电工的服务范畴,但老百姓需要我们搭把手,这个忙必须帮。"
张钟 20 年来,在这里走乡串户,把老百姓的需要当作自己工作的追求。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