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0-12
深晚报道丨北大深研院南燕新闻社来深圳晚报社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11 日下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 " 北大深研院 ")南燕新闻社 10 余名师生走访深圳晚报社,并与《深圳晚报》深度新闻中心一起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大家围绕 " 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探索与创新 " 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并重点针对《深圳口述史》的口述者采访、采编流程、人物采写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以及代表性作品背后的故事等展开讨论。

《深圳晚报》深度新闻中心主任成功首先介绍了《深圳晚报》的发展历史和在融媒体时代取得的突破和成绩。作为 " 最具互联网长相的报纸 ",《深圳晚报》探索创造出 " 借船出海 "" 超级协同 "" 创意为王 " 的媒体融合之路,正在借助创新、创意的驱动,打造广具影响力的创意型媒体。▲成功介绍深圳晚报在融媒体时代取得的突破和成绩。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在深度报道方面,成功以《深圳晚报》多个有重大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和深圳晚报品牌栏目《深圳口述史》为例,提出在网络信息爆炸和碎片化阅读时代,深度新闻中心记者更要沉下心来写出能够对抗时间的优秀新闻作品," 通过独家角度、独家策划写好新闻、讲好故事,让深入人心的报道成为记录城市发展和历史的底稿。"

成功介绍,《深圳口述史》是在深圳市政协组织和指导下 , 深圳晚报作为主要承办单位开展的重大文化工程。自 2014 年 5 月起,《深圳口述史》已经完成了两季,共采访了 200 多位深圳建设者代表。目前正在推进第三季的采编工作,今年将完成第三季全部 100 位口述者访谈。" 整个《深圳口述史》系列报道工作已经持续开展 6 年,计划共采访 300 位深圳各界的代表,用笔记录下一大批城市建设者、见证者,留住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记忆,这样的深度报道具有非凡的意义。" ▲交流会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南燕新闻社是北大深研院面向全校和社会唯一的校园学生全媒体平台,集结了众多对新闻传媒充满热情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针对深度报道和《深圳口述史》中的新闻选题、采访技巧、传播形式以及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新变化等方面提出问题,深度新闻中心的记者们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回答。▲参加交流会的部分人员合影留念。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来自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张翔提到,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重新认识了融媒体时代下的深度新闻报道。" 深圳晚报的创新理念和创意实践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传播渠道和方式在变,但引领媒体发展的核心依然是优秀的创意和优质的内容。" 张翔说。

来自北大国际法学院的龚墨宁坦言," 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除了学习到一些采写、访谈技巧,更让我看到一家有创意、有温度、有责任心的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感谢每位新闻工作者的坚持与探索。"

北大深研院院长办公室宣传专员、南燕新闻社指导老师王可佳表示,这次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深圳晚报》一线记者的工作,对目前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有助于校园媒体打开思路。

《深圳口述史》通过口述文稿、纪录片等形式,展现了城市建设者和见证者在深圳追梦、圆梦的故事,激发了大家对深圳这座伟大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回忆,深圳精神随着口述历史的故事得到广泛传播。王可佳提到,"《深圳口述史》一个个口述访谈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通过这次交流也让我们了解到《深圳口述史》背后的采编故事,这对北大深研院南燕新闻社的师生们很有启发,希望这类交流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下去。"

深圳晚报 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潘潇雨 责编 成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