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 ",问候的同时,接过证件、人证对照、提交资料、盖章交还 …… 眼前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男人,熟练地操作着整个边检验放流程。他是全国 " 最美基层民警 " 候选人——黄平,一名坚守边检一线 37 年的 " 老黄牛 "。近 1.4 万个日日夜夜的执着,近 300 万人次的出入境旅客无差错查验,烈火淬炉,终成边检 " 工匠 "。
百万分之零点八的几率破获伪假南非护照案
深圳湾口岸 2007 年 7 月 1 日开通,深圳湾边检站应运而生。5 月,黄平所在的罗湖边检站执勤二队,整体被调至深圳湾边检站。那一年他 45 岁,成为这个全国第一座实施 " 一地两检 " 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里年龄最大的民警之一。" 平哥 " 的称谓由此而来。
2016 年,深圳边检总站开展 " 文明使者 " 评比,在验放速度、数量、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极高的标准,很多年轻检查员都持观望态度,年长的民警更是望而却步。时年 53 年的黄平毫不犹豫走上了冲刺 " 文明使者 " 的起跑线,并以验放出入境人员数量达到 19 万余人次,在全总站 3600 多名检查员中名列前茅。
成功给了黄平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接下来 2017、2018 年,黄平连续荣获 " 文明使者 ",特别是 2018 年,黄平验放人员数量达到 15 万余人次,居深圳湾站第一,没有发生一起差错。
其实,在深圳湾站工作 12 年来,黄平还创造了多项纪录。2015 年大年三十,黄平接过一本外国护照,资料比对时,敏锐地识别了出入境记录缺失的破绽,也击碎了持证人 " 年三十检查员会放松 " 的幻想,一举查获一本伪假南非护照。这种用非控手段查获的几率仅为百万分之零点八,黄平成为深圳湾站查获伪假南非护照第一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 " 用兵千日 "
事实上,验放外国人对检查员素质要求极高,要有一定的英语对话基础,问得清 " 五必问 "(来华目的、目的地、第几次来、有同行人吗、国内有联系人吗);要有好视力,看得清很小的英文字母 …… 对于上了年纪的边检人员来说,这都是不小的难题。
但对于黄平而言,这些都不是困难。黄平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面记满了常用的英语会话;老花镜成为他的亲密朋友。黄平告诉深晚记者,边检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并不平凡,"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容不得半点差错。
2013 年,深圳边检总站开展 " 全能型检查员 " 考试,这是对黄平业务学习的最大一次挑战。熟练的电脑操作为年轻检查员学习创造了便利,而黄平对电脑始终 " 敬畏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黄平采取了笨办法,把不会的题目一条一条抄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找不到学习窍门就死记硬背。他整整抄了 4 大本,密密麻麻,一丝不苟。后来,黄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
马行千里,不洗泥沙。学习状态的 " 满格电 ",让黄平 " 底气很足 " 地始终战斗在自己 " 最钟意 " 的岗位上。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褒奖,37 年来,他荣获 " 三十年突出奉献奖 ",4 次荣获 " 文明使者 ",2 次荣获 " 模范边防检查员 ",6 次荣立三等功。
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对待生活 " 不近人情 "
黄平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对待生活确有点 " 不近人情 "。在深圳湾站工作 12 年来,黄平没有请过一天事假。2017 年 5 月,黄平接到老家电话,说是哥哥病了。" 我知道哥哥的身体情况,应该不是什么大病。" 黄平让妻子寄了 5000 元钱给哥哥治病。半个月后,黄平接到哥哥病故的消息,一下子懵了。
黄平找队领导请假,请假 7 天,3 天就处理完家事回来上班了。他心痛亲人病逝,但他也放不下自己的工作。
2017 年 10 月,单位取消了通勤车。起初,黄平乘公共交通,但 " 感觉耗时 ",就搭同事的顺风车。不到一年,黄平又坐不住了," 总麻烦别人,心里过意不去。更重要的是,早来或晚走都受到限制。" 为了不耽误工作,黄平决定学车,50 多岁的年龄开始学车,难度可想而知,但黄平拿出学习业务的劲头,硬是啃下了这块 " 硬骨头 "。
" 我只要一天还穿着这身警服,就要认真盖好每一个章,服务好每一名出入境人员,这是我的职责。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继续干。" 这就是黄平,一个被过往旅客所熟悉的 " 边检老兵 ",一个被全深圳边检总站民警所敬佩的年纪最大的 " 模范边防检查员 "。既是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初心不变的坚守。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 陈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