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重复开挖的道路、接驳便利的公共交通、陆续打通的断头路、持续新建的自行车道、空间利用率极高的立体停车场 …… 今年以来,深圳多管齐下的治堵措施卓有成效 , 极大改善了全市的交通环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深圳今年的交通运行情况略好于去年同期。2019 年 8 月全市路网高峰时段平均车速 29.9km/h,同比去年 8 月上升 3.7%。二线关交通情况较去年同期也有改善,主要二线关早高峰进关平均车速 31.6km/h,同比去年 8 月上升 3.1%;晚高峰出关平均车速为 36.1km/h,同比去年 8 月上升 5.3%。
今年 7 月,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公安交警局等部门研究制订了《深圳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 2019 年行动方案》。自方案实施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从源头上遏制占道施工,今年减少重复开挖路段 2922 个;治理拥堵节点 40 个,加快坂银通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持续优化公交服务,实现轨道公交一站接驳;提升慢行出行品质,增设路内路外泊位等等,大力推进全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为市民出行提供顺畅的交通保障。
源头遏制占道开挖,今年减少重复开挖路段 2922 个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全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其中占道施工项目点多面广,加重了路网压力。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全市路面施工及埋设管线许可共批准约 1700 件,较 2017 年增长约 76%,受占道施工影响道路平均车速为 14.3 公里 / 时,较晚高峰中心城区平均车速低 43%,导致全市路网交通运行状况明显恶化。
为进一步加强占道施工管理,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关于加强道路挖掘管理提升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水平的若干措施(试行)(送审稿)》正报市司法局审查。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市政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立项审批,明确了道路挖掘计划统筹原则和标准,组织召开全市占用挖掘道路计划统筹协调会,将 2019 年 12156 项挖掘道路施工计划中的 11065 项归类合并为 8143 项,减少重复开挖路段 2922 个。
市住建局同时搭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建设工程智能化监管全覆盖,已将 255 项交通工程、26 项水务工程纳入平台进行监管。
治理拥堵节点 40 个,加快坂银通道等骨干道路建设
除了加强占道施工管理,交通拥堵点整治,挖掘现有路网设施潜力也是改善拥堵的重要措施。
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常发拥堵路段,正积极推进桂庙路快速化改造、春风隧道建设等中心城区骨干通道拥堵常发带改造工程;研究福龙隧道扩容改造以及北环大道梅林段两侧路网衔接方案;
同时,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公安交警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等正积极推进 141 个拥堵点、31 个重点 / 热点片区改善工程或工程前期。已完成留仙大道 - 南坪快速(塘朗山隧道)、宝岗路(笋岗村村口)、宝安大道 - 西乡大道、公明大道 - 公常路、深葵路 - 沙鱼涌路等 40 个拥堵节点改善工程或工程前期,实现拥堵点 " 短平快、微创新 " 整治,有效提升了节点及片区交通服务能力,改善了交通秩序及交通环境。
现有路网的完善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市交通运输局已经打通黄贝岭二号路、碧明路等断头路 7 条;新建 / 续建、改造次支路 44.9km, 增强了片区路网联通度及集散能力,有效缓解片区拥堵。
轴向骨干道路建设对缓解中长距离交通通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加快主要轴向骨干道路建设。正加快推进坂银通道、石清大道一二期道路工程、深华快速路工程、坪盐通道、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等 39 个骨干道路建设项目。
提升公交出行体验,轨道公交无缝接驳
明年底,深圳将新增轨道运营里程约 114.7 公里,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服务骨干功能将持续强化,公交接驳急需跟上。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持续优化公交服务。包括滚动优化公交线网,完成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77 条,其中新增 6 条,优化调整 71 条;新增社区微巴线路 4 条。稳步推进三网融合设施规划建设。轨道三期及延长线各线路接驳设施正与地铁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建设,同时已完成轨道交通四期 12、13、14、16 以及 6 号线支线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初步方案。提升公交快速通勤服务水平。针对科技园、福田 CBD、国贸东门等工作岗位集聚区,优化提升定制公交线路及服务品质,动态优化定制公交线路 606 次,满足高峰通勤出行需求。
同时,稳步推进月亮湾、金牛东路、盐田北等 6 个公交场站建设。其中金牛东路和月亮湾综合车场主体工程已完工;南山科技园、福田下沙、南山中心区等 3 个机械式立体公交场站也在推进前期工作。
通过差异化地整合全市公交资源,提升了公共交通整体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在交通出行中的主导地位。
慢行品质提升,挖掘绿色出行新体验
在慢行品质提升方面,深圳一方面推动慢行骨干网规划建设。编制完成《深圳市慢行系统骨干网络布局及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推进福田 - 龙华、龙华 - 南山跨区自行车专用廊道前期工作。
另一方面,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积极推动慢行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自行车道 146.9km,新增人行天桥 12 座;已完成道路慢行品质提升工程 3 项,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工程 93 项;同时跨区自行车专用廊道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相关立法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当中。让市民的慢行出行体验升级,积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此外,深圳将在人车冲突严重的斑马线试点增设行人感应设施,提升慢行出行品质及交通运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将根据需求新增或优化一批路侧带停放区,推动机械式立体自行车停放设施试点建设。
机动出行不用愁,路内路外停车泊位大大增加
据了解,目前,深圳机动车使用强度仍然偏高,且使用强度呈现增长趋势。2018 年机动车日均出行 2.6 次,同比增长 10.6%,日均出行 5 次以上的车辆约为 31.6 万辆,占日均出行车辆数的 11.9%。
为缓解停车难,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全方位挖掘全市停车潜力。路内停车方面,深圳将在龙岗、宝安、龙华增设约 1700 个泊位。推动路外停车设施建设,包括推动一批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推动龙岗中心医院、龙华人民医院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光明区人民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项目,持续推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同时,提高停车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进经营性停车场互联网接入工作,推动停车场管理设备升级改造;通过与各电子支付平台合作,推广停车无感支付服务。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责编 陈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