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17
隋炀帝墓、南京鼓楼……江苏新增国保25处,你的家乡有几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阿里亚 见习记者 徐可)10 月 16 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江苏共入选 27 处,其中新增 25 处,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 2 处。至此,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 251 处(含大运河),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新晋升国保 " 年龄 " 差距很大,最年长的当属顺山集遗址,已有 8000 多岁;最年轻的为洋河地下酒窖,仅 40 多岁。同时,新晋国保中,有很多是公众熟知的,如:隋炀帝墓、兴化垛田、南京鼓楼、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 ……

△兴化垛田 视觉中国供图

类型更丰富,垛田、酒窖晋升国保

" 相比前七批,这一批新晋升的国保类型更为丰富。不仅有考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还有垛田、酒窖和蚕种场等。" 江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这次晋升国保的名单中,兴化垛田是国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别小看兴化的垛田,它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都有记载,上面写着:中国东南平原有垛田。" 江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兴化的垛田,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处于湖荡沼泽地带,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垛田。每年油菜花开时,兴化垛田就成了热门旅游点。

而洋河地下酒窖,尽管只有 40 多岁,但在酿酒的某些工艺上填补了空白。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洋河地下酒窖被誉为 " 白酒的地下宫殿 ",不仅承载着陈年白酒醇厚的窖藏风味,还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酿造文化和百年洋河厚重的酿酒历史。" 它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值得保护。"

△隋炀帝墓 现代快报资料照片

隋炀帝墓一步到位成国保

2013 年,大运河申遗进入 " 冲刺 " 阶段。这一年,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陵墓被发现。6 年后,隋炀帝墓晋升为国保。这是新晋升的国保中晋升最快的。

据了解,文保单位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市级文保、省级文保、全国重点文保等四级。这次新增加的 25 处国保," 只有隋炀帝墓是直接晋升的,它属于考古新发现,从没有任何级别一跃成为国保。" 江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专家认为,隋炀帝墓成为国保肯定是早晚的事。首先,隋炀帝本人在历史上太重要了,他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具有伟大的战略眼光;其次,隋炀帝和萧后墓中,出土文物多达 400 多件(套),这些出土文物有蹀躞 ( 音 diéxiè,意为小步疾走 ) 玉腰带、萧后的凤冠、鎏金铜铺首、青铜编钟编磬 …… 都异常珍贵。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陵墓现场将建博物馆,建成考古遗址公园,供公众参观。

南京入选 7 处,600 多岁鼓楼最年长

这次入选的国保中,南京一共有 7 处,其中,中山陵附属革命图书馆旧址为合并项目,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在南京新晋的国保中,南京鼓楼是最年长的,已经有 600 多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 年),古代坊制城市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老南京人对 " 暮鼓晨钟 " 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黄昏和黎明,伴着鼓点,从城中央的鼓楼,有十三匹快马向十三个城门处飞驰而去,控制城门启闭。浑厚悠扬的鼓声传遍大街小巷,老百姓按钟鼓声起息劳作。到了清代,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这里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竖碑建楼,并更名为 " 碑楼 ",故有 " 明鼓清碑 " 之称。

南京鼓楼还曾怀揣一个 " 天文梦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 " 测候所 " 曾设在这里。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而南京鼓楼的 " 测候所 " 则被喻为紫台的摇篮。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视觉中国供图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曾空关 10 多年

这次入选的国保中,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上榜。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目前唯一一处经指认的慰安所旧址,也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从 2004 年至 2015 年,曾一度空关 10 多年。

2003 年 11 月,朝鲜 " 慰安妇 " 朴永心受现代快报之邀,来到现场指认,利济巷 2 号楼上第 19 号房间,是她当年被拘禁的地方。2004 年 6 月,这里拆迁完毕,2008 年春节,烟花爆竹引发大火,建筑破损严重 …… 后来,这里垃圾成堆,成了垃圾中转站。

2014 年,侵华日军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命运发生转折,它被列入南京市级文保单位。2015 年,这里变身博物馆对公众开放,馆内汇集了亚洲慰安所的档案、文物,以及日军 " 慰安妇 " 幸存者们的证人证言,无声地控诉着日军当年的暴行。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一共有 8 栋民国建筑。值得一提的是,馆内一个展柜里,整齐地摆放着 10 多份 2003 年 11 月份的《现代快报》。泛黄的纸张上,讲述的正是朴永心老人来现场指认的过程。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南京 鼓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