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0-17
深晚荐书|《红军长征记》: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庆祝祖国母亲华诞的幸福与喜悦中。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先辈们。75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此根本上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我们要牢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功绩,让红军长征的故事成为我们永恒的历史记忆。

刘统教授注释整理的《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是毛泽东同志 1936 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原始记录

《长征记》的写作时间是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刚结束不久,作者都是亲历者,又大多是年轻人,对刚过去的事记忆犹新。而且他们在写作时,思想上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都是内心真实的反映,真实性是《长征记》最宝贵的特征。此外,书中多篇文字曾在历次出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再版中有所修改,此次重新整理,系统恢复了各篇文字的最初样貌,是本书在红军史料学搜集、整理、复原方面的重要贡献。

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长征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战役和所经过的有特点的地区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故有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文字较多,涉及彝族和藏族区域的记载亦较为丰富。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军中干部,所写之文字既写实,又能联系所写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记》的每一篇回忆都体现出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与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豪迈精神。在艰苦的岁月里,正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优良作风,使这支队伍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我们注意到:红军经过的雪山草地,今天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如松潘、米亚罗、若尔盖。但是在《长征记》中,我们没有看到风光秀丽的描述,都是红军在饥饿、寒冷中求生的记述。舒同的《芦花运粮》描述红一军团 2 师直属队克服种种困难,运送粮食救济冻饿交加、危在旦夕的 6 团指战员。当他们及时将粮食运到时,6 团的同志们激动万分。周士第的《吃冰琪林》讲述红军干部们在海拔 5000 米的打鼓雪山顶上,用冰雪加糖精自制 " 冰琪林 ",谈笑作乐,表现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莫休的《松潘的西北》记述红军过草地时,大家相继绝粮。罗荣桓、贾拓夫把自己最后的麦粉贡献出来,煮面汤让大家分享。而莫休宁肯在泥泞的草地中步行,也要在马背上驮一捆柴,宿营时依靠点燃的小火堆,与大家一起度过那潮湿寒冷的黑夜。这些回忆录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在苦难中显示出灵魂的纯洁和升华。将伟大融入平凡,无疑是红军精神最突出的体现。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

刘统 著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19 年 9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标签

长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