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19
温情!动情!燃情!文华奖大作《国鼎魂》登陆紫金文化艺术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记者 王子扬 见习记者 李鸣 文)一户人家,两口宝鼎,悠悠六十载岁月,奏出一首荡气回肠九死不悔的英雄赞歌。10 月 18 日,文华奖作品、苏剧现代戏《国鼎魂》登陆江苏大剧院,在紫金文化艺术节的现场大放异彩。

△演出剧照 王玲玲 / 摄

半个多世纪护鼎捐鼎,潘达于感动全场

在演出现场,偌大的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潘氏一门的后人潘家裕正值大婚,而都督贾大帅听说潘家有宝,绑了新郎,向一家人逼诈宝鼎。为了护宝,年轻的潘家裕做了一个无比痛苦的决定,他舍下生身父母、新婚爱妻,挥刀自戕,宁死不肯亏了气节。密集的鼓点响起,主胡声催动丝竹声,一线一丝一扣缠绵悱恻。弥留之际,潘家裕道出遗言:" 国要像个国 …… 家需是个家 ……"

随着剧情的推进,当年的新娘丁素珍,已化名 " 潘达于 ",将宝物秘藏地下。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也得到了宝鼎的消息,索而不得,怒杀潘家养子大毛。连遭丧夫失子的潘达于,精神恍惚,游荡十二载 ……" 潘达于真的太苦了、太不容易了。" 一位人近中年的女士不禁发出感叹。

△演出剧照 王玲玲 / 摄

多年来,潘达于始终不敢忘记丈夫的就义、儿子的惨死,即使屡经磨难、频遭逼迫,也一定要坚守信诺,哪怕耗尽一生。她以其柔弱之躯、坚守之志,自觉扛起了延续承继华夏文脉的重任。当年如花似玉的新娘子,不知不觉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太婆,潘达于目睹新中国现状,决定将一双宝鼎捐赠出来,将国宝还于国家。在戏剧的尾声,当潘达于面向自己守候了半个多世纪的宝鼎,俯身下拜," 护鼎自有后来人,一脉相承继先贤。" 这一拜也引得场下观众跟着落了泪。

△演出剧照 王玲玲 / 摄

累计 16 万人次观看,获年轻观众点赞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观众中有年近古稀、热爱戏剧的老年夫妻,还有很多年轻面孔。

△观众观看剧情中 王玲玲 / 摄

江苏省戏剧学校的老师带领五十余个学生前来观摩," 他们也是学戏曲的,最小的才十一二岁,最大的也就十五六岁。"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也组团来看剧," 我之前也看一些戏剧,但《国鼎魂》是第一次看,潘达于几十年坚守宝鼎真的很辛苦,故事很感人。这种家国情怀是值得学习的主旋律、正能量。" 其中一位学生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鼎魂》累计演出场次为 103 场,剧本修改达 22 稿,有 16 万人次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祺皞表示,《国鼎魂》是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更是 "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 的动人写照。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