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19
刘东:有限理性主义,穿越中西的智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 / 文 顾闻 / 摄)10 月 19 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刘东携新作《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应邀做客南京万象书坊,做了题为《有限理性主义:穿越中西的智慧》的讲座,谈及中国文化、国学、儒学、中西学问交流等话题,为我们全面梳理中国文化的特质、精神。这也是 2019 凤凰作者年会系列活动之一。

" 孔子思想更像存在主义 "

多年来,刘东在中西、古今的学问间行走、对话。《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是刘东沉潜三十余年的深思之作。刘东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出发,在儒学与存在主义两者间对话,这对话带来了孔子与萨特的相遇。纵然时地相隔久远,思想家却面对着相似的困境,他们看得见头顶的蓝天,也看得见天边的乌云,他们预埋心中苦痛的同时,仍然悦乐地延续了个人的生命乃至整个文明的气运。

刘东创造性地将孔子的儒学解释为一种有限理性主义。他认为,对于死亡,庄子认为 " 生死齐一 ",而孔子则是 " 未知生,焉知死 "," 不语怪力乱神 ",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谈人死后的去向。在孔子这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有一些事物自己不知道。对此,他不是以先知的面目,臆造出一个死后的世界获得民众的膜拜,而是以审慎的态度存而不论。

萨特的哲学在思考的起点上,最类乎先秦时代的儒家学派。

" 尽管由于具体语境的不同、语言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不同,他们所使用的术语、所关切的对象、所采取的姿态,都必然有相当的差别与歧异,然而由外在主宰的缺席而造成的内在真空,以及由这种真空所造成的人心惶惑、价值失落、社会崩解,乃至于由于这种普遍的文化失范,而带来的对于当时哲人的思想冲击,和对于当时意识形态的挑战,这些毕竟都是在暗中和深层上相通的。" 刘东说。

真正的儒者,面对 " 乌云 " 内心平静

其次,刘东直面有限理性主义所带来的难题,指出 " 天边有一块乌云 "。既然 " 天道远,人道迩 ",那么,有限理性主义就必须面对种种横逆与不测。

刘东说,这乌云," 是曹操对酒当歌时的‘人生几何’,是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时,与尔同销的‘万古愁’。" 这乌云," 代表着历史的不确定性,代表着人生的偶然与无常,代表着世事的白云苍狗,代表着世界的神秘莫测,代表着美景的稍纵即逝,代表着韶华的白驹过隙,代表着任何习惯都不能成为自然,代表着‘病来如山倒’的随时降临,也代表着大去期的绝对预约。"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和清醒判断,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底线。刘东认为,真正的儒者,既有 " 逍遥 " 或适意的一面,又从理性深处看轻了生死的威胁,即使意识到天边那块乌云可能随时降临头顶,但依然可以保持心灵的相对平静。

作为有限理性主义的儒学

此外,刘东教授在书中提出了 " 绝地天通 " 的起点,以平衡以往的 " 天人合一 " 之说;提出了 " 认识优先 " 的原则,以修正以往的 " 伦理本位 " 之说;提出了 " 儒杨互补 " 的命题,以补正以往的 " 儒道互补 " 之说;更以 " 内在而不超越 " 的判断,干脆否定了 " 内在超越 " 之说。——而所有这些带有针对性的新颖提法,都一以贯之地来自他将儒学视作一种 " 有限理性主义 " 的基本判断。

刘东认为,既然孔子是有限理性主义思想,既然他承认理性有限性,既然他 " 未知生,焉知死 "," 不语怪力乱神 ",既然儒家都知道 " 天边有一块乌云 ",那就意味着人与天的隔绝,而不是天人合一——如果天人合一了,那么久意味着孔子既知生,又知死,成为无限理性主义了。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