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艺出版社 "KEY- 可以文化 " 于 2019 年 9 月重磅推出日本文坛巨匠远藤周作的长篇小说《死海之滨》。该作是继姐妹篇《沉默》结束七年后远藤又一部砥砺之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远藤周作的名字并不陌生。此前他已有《沉默》《深河》《海与毒药》与《哀歌》等作品被陆续引入国内。同时国际著名导演马丁 • 斯科塞斯翻拍的同名电影《沉默》也于 2016 年在全球各地上映,并获第 89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这次的《死海之滨》为首次被翻译为中文版与读者见面。远藤在该书中描绘了二战硝烟下牺牲与苟且背后的人性抉择,同时探寻了信仰之间追随与离弃的终极问答。
远藤周作因其深沉严肃的宗教主题在同辈中独树一帜,英国作家格雷厄姆 · 格林盛赞他是 "20 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1923 年,远藤出生在东京的一户富裕人家。1955 年,他凭借《白种人》获第 33 届芥川奖。1958 年,作品《海与毒药》同时获新潮社文学奖与每日出版文化奖两项大奖。1966 年,作品《沉默》获谷崎润一郎奖。1972 年远藤谒见罗马主教,并为完成作品《死海之滨》特地前往耶路撒冷考察。在他 3 岁时曾随家人一同迁往大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远藤跟着母亲回国后住进姨妈的家中,并受姨妈影响在 12 岁和母亲一同受洗。在与江藤淳的一次采访中,他谈到对母亲的爱和家庭的不幸使得信教成为他的一种救赎。
《死海之滨》的故事在双重的时空下展开,现代的 " 我 " 在死海之滨追寻耶稣的足迹,耶稣时代的众人则跟随着耶稣见证他如何一步步完成献身。来到耶路撒冷的 " 我 " 在从事《圣经》研究的好友户田带领下共同游览留存的耶稣遗迹。旅途中 " 我 " 回想起学生时代遇到的修道士 " 耗子 "。他怯懦贪婪,最终死在了集中营。" 我 " 发觉自己其实也同 " 耗子 " 一样,弱小而卑鄙。这是一段追寻耶稣真实面貌的朝圣之旅,也是一部探寻爱与信仰的长篇力作。
《死海之滨》是继《沉默》之后,远藤周作又一次对信仰文学的挑战,在对 " 罪与罚 " 命题的浓厚思考之外,也对信仰为何物进行了更为沉重的追问。
《死海之滨》
[ 日 ] 远藤周作 著
田建国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 年 9 月
特约撰稿 刘梦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