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童年,搭建诗的平台。10 月 19 日,伴随着福田区华新小学 2019 年省规划课题 " 小学童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顺利开题,该校邓丽云童诗工作室正式成立。未来,华新小学将依托笔架山资源,注重开设童诗教育课程,团结全区、全市有志于童诗教育的教师,共同打造童诗教育品牌。
引进来走出去 让童诗课题辐射推广
当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希武博士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办副研究员李贤博士;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副教授吕庆燕博士;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教学教研员谢晨;知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朱建业以及来自深圳市南山区、福田区 7 所学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出席开题活动。
华新小学课程部主任邓丽云从童诗课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总体框架和拟达成的目标、拟突破的重点及主要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组织与分工、研究进度、预期成果八个方面向到场嘉宾详细汇报。随后,一篇篇动人的诗、一曲曲好听的歌、一幅幅灵动的画从萌娃心里写出来、嘴里唱出来、笔下画出来,撩动在场每一位 " 大孩子 " 的心。
华新小学校长张伟充分肯定童诗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表示,课程要进一步辐射推广,面向全体,走向校外。今天到场的都是课题组核心骨干成员,齐聚笔架山下,要进一步利用好系列课程资源,比如:笔架山绿色课程资源、亲子关系的课程资源,加强学科融合、校际沟通,引进来,走出去,与不同地域的人相互吸引,同频共振。
打造童诗教育品牌 让更多孩子受益
朱建业表示,华新小学的童诗教学实践,结合音乐、绘画和朗诵,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精神世界的一杯初乳,滋养出来的孩子充满灵气,自信阳光,内心向上的力量更加充盈。李贤表示,华新小学童诗课题做得有声有色,希望课题组成员温暖抱团,群策群力研究出童诗教学的新模式新策略,总结成功经验,动员更多老师加入,让更多人的孩子受益。
谢晨表示,华新小学依托笔架山资源,注重开设儿童诗教育课程,坚持读写结合,注重阅读成果转化,可圈可点,建议工作室对接国内最好的儿童诗教育与儿童诗写作名校名家,请进来,走出去,共同打造华新、福田儿童诗教育品牌。吕庆燕表示,工作室要梳理出一套童诗教学流程,细化童诗教学模式,形成可迁移的研究成果,让童诗受益面更广。
潘希武表示,童诗课题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课程,其中的阅读鉴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阅读的语言基础,童诗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童诗教学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是打开学生的创造之门。肖歌表示,纯与真是诗歌特有的审美特质,期待孩子们能写出更多更动人的儿童诗,绘出更多更鲜美的画作,谱写更多更动听的旋律,留下成长的不可磨灭的足迹。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苏艳艳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