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伟娟)飞行员紧缺怎么办?未来机器人也能开飞机。飞机烧油太耗能?今后会有电动飞机。10 月 22 日,在南京开幕的第四届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国际论坛上,多位业内大咖齐聚,分享行业内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前景展望。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智能飞行实现后,将带给乘客独一无二的出行体验。
本届论坛以 " 智能机电、畅想航空 " 为主题,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航空机电系统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承办,吸引 300 多名来自国内外主机厂所、机电系统供应商、研究院、协会及相关高校参加。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在机载机电系统中的应用、飞机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等行业热点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民机机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聚焦飞行安全。
△嘉宾徐东光发言
会上,嘉宾徐东光博士以《商用飞机智能飞行展望》为题作主旨演讲,关注度颇高。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他不仅是飞机电控集成工程技术所总工程师、飞控液压系统设计总师,还任职于中国商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他称,市场需求在升级,要求飞机更快捷、更智能、更环保、更经济、更舒适、更安全。尤其是在更智能方面,主要体现在智能化驾驶、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运营三方面。商用飞机实现智能飞行后,系统状态监测能力不足、飞行员操作复杂任务繁重、旅客机上信息孤岛等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徐东光当场给大家描绘了智能飞行场景:从推出、滑行、起飞滑跑、起飞、爬升、巡航 …… 直到再次落地被推回,处处实现自动化。比如:在滑行阶段,飞机可以自动呼叫塔台、识别指令。在巡航阶段,飞机实时在线健康管理,由此产生的监测大数据实时传回地面。而机器辅助驾驶让单一飞行员成为可能。目前,每架客机上至少两名飞行员,飞行效率底且运行成本高。实现智能化之后,机器人辅助驾驶可操纵飞行,做到语音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该项技术的预期收益是减轻飞行机组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
对乘客而言,实现智能飞行可减少 25% 的候机时间、20% 的花费、20% 的飞行时间,实现 100% 出行成功。个性化 4D 娱乐系统、全沉浸式客舱、全景透明天窗、智能座椅等,将为乘客带来个性化的体验。
徐东光分析道,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与现有适航条款和民机监管体系冲突;现有系统升级智能系统存在技术瓶颈等问题给商用飞机智能化带来了挑战。不过,航空互联网正在规划和建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民航空管体系升级;乘客消费升级;中国大飞机自主设计能力成长等也为此带来发展机遇。
△嘉宾李开省发言
对徐东光的分享,在场人士都很期待。随后,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高级专务李开省以《电动飞机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对电动飞机的认识也让人耳目一新。电动飞机是航空发展的未来,其核心技术包括高效高功重比电力推进技术、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集成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电动飞机的整体设计技术等。电动飞机技术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后可降低运行成本、排放和噪音,助力民航绿色发展。(主办方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