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26
在明孝陵博物馆,有一场“繁华落尽见真淳”绘画和木雕艺术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昱东 见习记者 卢河燕)10 月 26 日," 繁华落尽见真淳——邱秉恒先生绘画作品暨捐赠木雕艺术展 " 在明孝陵博物馆开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出以邱秉恒的绘画作品和他捐赠给明孝陵博物馆的木雕艺术品为主,这也是他首次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

邱秉恒 1948 年出生在台湾嘉南平原的溪口乡,1968 年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师承廖继春、陈慧坤、郭轫等。毕业后,邱秉恒担任高中美术教师,自教育岗位退休后,在北京、台北、纽约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二十余次、联展十余次。

邱秉恒的绘画作品从书法锤炼入手,以探索笔墨运行中含藏的真谛为主题,籍水墨、水彩、油画、素描、蜡笔,展现大自然丰厚的生趣及面貌。透过离形、去象、解体的抽象方式,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面貌注入全新风骨,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空间。

据了解,邱秉恒对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的独特兴趣和领悟,来源于童年记忆里中元节时人们制作的纸糊神像。后来学画,他便在作品中抒发对时空、生命的反思,并收藏了很多民间历代木雕佛像等艺术品。2019 年,邱秉恒将个人收藏的 240 多件木雕艺术品无偿捐赠给明孝陵陵博物馆。

这与他的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位老师——王素存密切有关。据邱秉恒介绍,王素存是南京人,生于 1913 年,家学深厚,其父王金液为金陵名医。王素存年少成名,曾以 " 王恨生 " 的笔名驰骋文坛,当时即有 " 南京三恨 "(张恨水、刘恨我、王恨生)的说法。王金液潜心学问,曾出版《论语辨讼》《老子忖愿》《中华姓府》《玩玉琐谈》等著作。后来,邱秉恒跟随王素存学习中国古法的毛笔字,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深深影响了邱秉恒的艺术表达方式。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博物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