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近几年来,不少小伙伴常能在南京江边邂逅江豚的身影!10 月 28 日,迎着徐徐的江风,2019 年南京长江江豚保护月启动仪式在江边路欢乐舞台举行。主题月期间,主办方将开展增殖放流、公益跑、招募小使者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目前,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总体估计 50 头左右,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还将建设包括水下声学在内的智能监测体系,为 " 微笑精灵 " 保驾护航。
△启动仪式现场
南京将建江豚智能监测体系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 2500 万年以上,被誉为长江生态的 " 活化石 " 和 " 水中大熊猫 "。在整个长江流域,1991 年,约有 2700 头;2006 年,约 1800 头;2012 年,约 1045 头;2017 年,约 1012 头 …… 由于数量不断衰减,长江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极危 " 等级。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于 2014 年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 86.92 平方公里,岸线达 44.8 公里。近年来,南京采取各种举措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执法巡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涉水工程监管、水域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
据介绍,在南京的保护区内,目前有 6 处江豚观测点。南京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孙立峰告诉记者,保护区正在搭建江豚的智能监测体系。" 江豚露出水面的机会很少,因此我们已在探索水下监测系统,计划在三桥江豚稳定活动区域的水下安装声学监测器,研究南京江豚种群的生活习性。" 此外,保护区将还将利用新济洲偏远的优势,配备救护专用设备、医疗设备及技术人员,确保搁浅、受伤的江豚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减少江豚受伤、死亡率。
除了水下,今年还计划在中山码头、三桥、新济洲三个区域布设 5 个点位的空中探头,运用可见光和红外线设备持续跟踪江豚活动情况,并接入 " 生态眼 " 平台。这样一来,保护区 " 天地空 " 一体化智能观测就能实现对江豚的实时监测。
△ 10 月 2 日下关江边拍摄的江豚 武家敏 摄
南京 3 个区域可以邂逅江豚
长江南京段是江豚的重要栖息地,那么目前南京段有多少江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表示," 南京成为目前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的管理、保护、监测、科研等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长江南京段的江豚数量维持了稳定,目前在 50 头左右,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恢复性增长。"
那么,在哪里可以邂逅江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分布模式来看,江豚在南京呈现聚集型分布,主要有 3 个高密度区:中山码头、长江三桥以及潜洲岛附近。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启动仪式上,还公布了 2019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长江江豚生态摄影大赛公布获奖名单,获得一等奖的是南京江豚保护志愿者武家敏。从 2007 开始拍摄江豚,武家敏坚持了 12 年。其中一张获奖照,来自今年 10 月 2 日,武家敏在下关江边拍摄到江豚出水翻滚、跳跃的画面。
武家敏介绍,根据观察,在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三桥区域,经常能看到江豚," 最近的一次,江豚看上去离我只有不到 2 米的距离。" 江豚基本成群出现,有的是像是母子,有的是 2 只大江豚带着 1 只小江豚,不时冒出脑袋,或者喷水,是南京江边一道靓丽的风景。在长江边拍摄江豚时,武家敏还非常注意江豚身上的特征。" 我见过身上有条纹的像斑马一样的江豚,也见过眼睛周围有处黑圈的好像熊猫眼的江豚。" 武家敏告诉记者,这些江豚的身上的斑点花纹,是基因突变还是得了皮肤病,还需要专家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据了解,2019 年南京长江江豚保护月将持续到 11 月 28 日,开展包括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长江江豚生态摄影巡展和江豚绘画大赛、国内长江保护领域专家交流、第三届 " 江豚杯 " 公益跑、" 宁小豚——江豚小使者计划 " 等系列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