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29
非遗所思 | 一根丝线分成80份!这些江南“绝活”美到极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一根丝线分成 80 份,捏在手上比头发丝还细多了,能勾勒出怎样的美景?

小小的竹片,经过巧手雕刻,能演绎出什么样的传奇?

10 月 29 日,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拈花湾开幕。会场外,一场民间工艺展览,也同时举行。现场,来自无锡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绝活,向中外来宾展现江南技艺之美。

精细!蝇头小字丝线绣出来

" 哇,好漂亮!"" 好精致!"" 这上面这么小的文字,绣的时候是不是要用放大镜?"…… 在无锡精微绣展示现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赵红育正在绣一幅《击鞠图》。在她的绣品中,马球场上,一匹匹骏马英姿飒爽,肌肉轮廓分明,鬃毛光泽亮丽 …… 一幅绣品,生动的细节在同一平面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正反面都可以欣赏。

一根丝线,在赵红育的一双巧手中,这根线可以演绎出万千变化:从江南的青砖黛瓦白墙,到马球场上的英姿飒爽的粉黛女子。这就是国家级非遗无锡精微绣,它是苏绣的一种。

赵红育从事精微绣已经 40 多年,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完成一幅绣品,需要花上十个月左右时间。

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精微绣和绘画一样,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技艺。精微绣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绣制难度更大,在用针、用色、用线上更加讲究。

传承!一家五代做竹刻,一个月仅能雕半片

娇艳欲滴的牡丹、挺拔俊秀的翠竹、栩栩如生的蜻蜓 …… 这些美景,统统都在半片竹子上。在民间工艺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无锡留青竹刻 " 代表性传承人乔锦洪带来了很多竹刻作品。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中国竹刻艺术发源地在上海嘉定,在明代中叶的时候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无锡的竹刻技艺也是从那边传过来的,但是主要是以留青刻法。" 你现在看到淡黄色的就是竹子的竹青,在竹片上面画画写字,把那个图案以外的竹青铲掉,叫留青。"

这一块块竹片是用来做什么的?乔锦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代的文人每人都有这么一块竹片,叫作臂搁。" 在写字画画的时候,搁手臂的,就跟我们现在的鼠标垫一样。"

据乔锦洪介绍,选择原材料也是很考究的,要挑选竹青完整没有损坏的。" 我们必须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到竹林里去挑选,竹子砍下来以后,还要经过防霉防蛀的处理,然后还要晾晒半年,把这个竹子从翠绿色的就晾晒成这种淡黄色,然后才能用。" 乔锦洪表示,完成一件作品,备材料不算,画稿也不算,仅仅是雕刻就需要一个月左右。

" 这个竹刻是我母亲刻的,有四十多年了,这里还有我和我的女儿、孙女的作品。" 据乔锦洪介绍,他们是竹刻世家,一家五代人传承着这门手艺。" 从我的外祖父传给我母亲,一直传到我是第三代,我又传给我的女儿,女儿又传给外孙女,一共传了五代,竹刻艺术在我们家里传承了 120 多年。"

多变!紫砂泥也能玩多种花样

" 我现在完成的是壶身,用的是紫砂泥。" 无锡紫砂非遗传承人史小明身旁,围满了参观的专家学者,他自豪地给大家介绍着。

这次展览,史小明带来的作品既有传统经典紫砂作品石瓢壶,也有创新作品,这些作品,都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史小明介绍说,无锡的紫砂泥有三类分别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 三种泥可以彼此混合,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有惊喜。"

史小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一般人以为紫砂泥很硬,其实,它可塑性很强,可以做成金属感的、皮的、木头的 …… 做出来的作品都和真的一样。

在创作的过程中,空气的干湿度也很有讲究,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干燥,干一分太干,湿一点太湿,对于作品的塑造都不利。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张然 刘静妍 胡玉梅 / 文 吉星 / 摄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