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30
小火轮、水码头、湿答答的冬天……黄蓓佳笔下的江南童年,让世界各国读者无比向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 / 文 赵杰 / 摄)故乡,对于一个写作者究竟有多重要?10 月 30 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现身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 " 故事江南 · 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 " 分论坛上分享了对于这个话题的深切感悟。

她坦言,自己曾经对故乡这个词非常淡漠。" 年轻时候我曾经宣称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出生在苏中地区的如皋,在祖母身边开始识字启蒙,中途转到泰兴完成了小学教育,之后去黄桥读初中高中,再回如皋插队,然后在北京读书四年,二十八岁分配到南京,从此才算稳定。因为不间断地变换生活场景,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闺蜜,也没有从小玩到大的同学和朋友。"

可是,连黄蓓佳自己都没有想到,四十岁刚过,她一口气写了四本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新乱世佳人》、《目光一样透明》、《所有的》和《家人们》。

她还写了很多的儿童长篇《漂来的狗儿》、《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草镯子》、《白棉花》以及《童眸》等,交给了她多年的亲密伙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黄蓓佳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打造的这些作品,先后输出法国、瑞士、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输出的品种达 43 种,是该社输出品种最多的作家。她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不断走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形成深远影响。

书中,她写了记忆中的家乡、记忆中的江南,并把这些场景带给了世界各国的读者。

江南,让这些读者无比向往。

她写从前运河里开行的小火轮,每逢穿乡过村,轮船拉响长长的汽笛;她写家乡的水码头,由长短不一、颜色杂乱的麻石堆叠而成;她写童年记忆中的江南的冬天,一到下雪天气,到处湿答答的。" 我很惊奇,我会带着这样的喜欢、惆怅、满足来描写故乡。仿佛我一动笔,故乡的一草一木,小巷斜阳就自动地落到纸上,带着从前的呼吸和温暖。" 黄蓓佳发现,不仅仅她,其实各国作家都存在一个共识:文学不是无根之苗,它的发芽和生长必然带着一个人童年身上的气味,童年目光中所及的一切。

其中,中国的江南,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 " 家乡 " 之一。

对此。走过了世界五六十个国家的黄蓓佳,亲眼见证。" 世界越来越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那怎样了解中国?当然不是只拍拍照游玩游玩,很多人开始发现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这也是江南文学能够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所能做的贡献。"

(编辑 余爽)

相关标签

江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