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30
世界为她倾倒!中外文人学者分享江南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江南,是世界的江南。10 月 30 日上午,作为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 " 故事江南 · 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 " 分论坛在无锡举办,中外文人学者共同分享了江南的国际传播故事。分论坛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主持。韩国学者洪廷善,美国学者达白安,中国作家黄蓓佳、徐风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主持分论坛

韩国学者洪廷善:

" 我是一只冬天要去江南的燕子 "

韩国仁荷大学荣休教授洪廷善作了《从温厚的历史中来,到人间烟火去——我的南京 · 乌镇 · 沙溪所见》主旨演讲。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分享了他对江南的感受。

洪廷善是韩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2019 年 8 月,中宣部为表彰他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洪廷善教授颁发了 "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

他对中国很了解。" 我尤其喜欢南京。喜欢这里的安静,喜欢适度陈旧的历史痕迹,喜欢城与人散发的人文气息,喜欢山与湖与城墙之间的风景,喜欢沿河一字排开的花灯和古宅舞动的夜景。" 洪廷善描绘着他最爱的中国城市。

他也喜爱乌镇、沙溪这些江南的古镇。很早以前,洪廷善读过中国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当时就很想到江南地区古意斑驳的小镇转一转。

在洪廷善演讲之前,分论坛开场播放了短视频《世界的江南》,里面提到朝鲜半岛的人们自古对中国江南向往不已,至今韩国还有 " 小燕子一到三月就回到江南 "" 跟着朋友去江南 " 这一类俗语,流传了几百年。洪廷善在现场,也深情地形容自己," 我是一只冬天要去江南的燕子 "。

美国学者达白安:

狂飙中文、爱王熙凤、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辣椒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但是,你知道,江南人是如何吃辣的吗?美国惠特曼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达白安 ( Brian Dott ) 带来了一场名为《辣椒在江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的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美国学者全程狂飙中文,其中不仅涉及日常对话、专业术语,还冒出了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词句,比如 " 凤辣子 "" 曹雪芹 "" 江南 " 等。

辣椒何时传入江南的呢?

" 中国可以查到的最早的辣椒资料,来自一位叫高濂的杭州人,1591 年。江苏目前可以查到的辣椒资料最早是 1802 年,但是辣椒传播不会这么慢,所以一定还有尚未发现的资料。"

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辣椒的达白安表示,他自己最喜欢四川的辣椒和四川的美食。" 虽然江南人对辣椒的使用不如四川人、湖南人、但是辣椒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江南人有强大的影响力。"

" 辣椒在江南文脉中有重要地位,包括美学、园林、烹饪、中医、文学等,到处都有辣椒的身影。" 达白安还专门提到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凤辣子!"

著名作家黄蓓佳:

成年之后的作品,都是对童年和故乡的回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演讲的主题是:岁月,童年和文学港湾。她坦言,自己曾经对故乡这个词非常淡漠。" 年轻时候我曾经宣称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出生在苏中地区的如皋,在祖母身边开始识字启蒙,中途转到泰兴完成了小学教育,之后去黄桥读初中高中,再回如皋插队,然后在北京读书四年,二十八岁分配到南京,从此才算稳定。"

可是,连黄蓓佳自己都没有想到,四十岁刚过,她一口气写了四本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新乱世佳人》、《目光一样透明》、《所有的》和《家人们》。

她还写了很多的儿童长篇《漂来的狗儿》、《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草镯子》、《白棉花》以及《童眸》等,交给了她多年的亲密伙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黄蓓佳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打造的这些作品,先后输出法国、瑞士、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输出的品种达 43 种,是该社输出品种最多的作家。书中,她写了记忆中的家乡、记忆中的江南,并把这些场景带给了世界各国的读者。

江南,让这些读者无比向往。黄蓓佳说," 世界越来越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那怎样了解中国?当然不是只拍拍照游玩游玩,很多人开始发现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这也是江南文学能够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所能做的贡献。"

作家徐风:

士农工商与江南的文化气质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无锡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徐风,对这片土地格外眷恋,对江南文化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的演讲题目为《士农工商——江南文化的价值观与品质感初探》。

江南的文化气质,深入骨髓。几乎每一座江南的县城,都有文昌阁。徐风说,从六朝开始,江南乡村的竞争,就不在于家里田地多少,比的是家族宗祠请的塾师怎么样。朴实的村民们对文化有多崇敬?祠堂守岁酒,识字的孩童可以自由出入,文盲却要等到 36 岁才能入祠堂喝酒议事;许多地方还有 " 惜字会 ",对每一张写过字的纸都要捡起来,不能乱扔,维护文字的尊严。

△现场观众认真倾听演讲,热情互动

分论坛上,江南和世界的脉络联系源远流长,现场观众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演讲嘉宾们进行了热烈的提问和互动。

现代快报记者 孙兰兰 郑文静 / 文 赵杰 / 摄

相关标签

江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