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公宣 记者 韩秋 见习记者 曹锋)连续 8 年被公安部授予一级派出所称号、2017-2018 年度扬州市文明单位、2019 年被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民警戴华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最美警察,被省公安厅荣记一等功 …… 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龙川中心派出所位于江都老城区,辖区内主要是商业中心、娱乐中心、文化中心以及成片老街,取得这样的成绩不简单。该所深研 " 枫桥经验 " 精髓,本着 " 平安昼夜守护,服务无微不至 " 的理念,筑牢公安安全防控网,又把服务百姓的方方面面做到实处。
△社区民警戴华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 警方供图
调解建在行业上 专业对专业,效果更明显
主城区商圈人多事杂,如何管得住、管得好?龙川派出所的答案是:" 将调解建在行业上,以专业对专业,这样的调解效果更明显!"
多年来,辖区医患纠纷高发,民警结合多年处置经验反复总结分析,在医院设立调解室并出台《医患纠纷处置流程》。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涉医警情总量同比下降了 17.25%,警情处置难度也明显降低。
考虑到类似警情可能存在于其他行业,派出所在金店、保险、通信等行业单位或主管部门建立相对专业的调解室,每年近万起警情无一因接处警不到位而导致矛盾,无一针对民警的有责投诉,辖区警情总量也得到有效控制,接处警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 99% 以上。
警哨建在楼院间 老城区警务,有了 " 老办法 "
龙川派出所位于江都老城区,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社区焦点问题多。该所在辖区引江社区试点尝试,将老旧小区的老干部、老党员组织起来,组建 " 楼院警哨 "。本着 " 平时义务巡逻,需时分类工作 " 的思路,老人们平时监督社区治安调解矛盾纠纷,同时也对犯罪分子予以震慑。
社区女民警戴华和队友们创新工作方法,打造立体式社区警务——脚板 + 汗水、传统 + 科技、现实 + 虚拟、白 + 黑和 5+2,创造性工作。戴华向居民发放印有个人信息和安防信息的挂历、" 名片 " 式身份证套、防诈骗防盗手提袋,被居民称为 " 护身符 ";创办《戴华之声》预警报,发送防范预警短信息 180 多万条;在扬州首创警务微博、空中巡逻网、空中警务室等新型警务模式。通过这些治安防控举措,拉近了警民距离,提高了群防意识,辖区发案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窗口建在街巷边 一张办公桌,就是一个警务平台
服务群众就是要让群众少跑腿!一把遮阳伞、一张办公桌、一个小板凳,就是龙川派出所的移动社区警务平台,民警将 " 窗口 " 前移到百姓们常聚在一起拉家常的街头巷尾,打通服务群众 " 最后一米 "。
该所退休民警薛俊明,成功转型为一名律师。为加强基层矛盾调解专业性,派出所聘用他以专业律师身份介入调处社会纠纷。该所同时聘用了 2 名有 30 年公安辅助工作经验的退休辅警,作为人民调解员,专职调解复杂民事矛盾纠纷。
龙川警营多巾帼,该所的 8 朵 " 警花 " 有社区民警,有内勤民警,有案件民警,有法制民警,她们时常带上装备走上街头,个个铿锵玫瑰,人人独当一面,成为群众眼里最亮的一道 " 警色 "。
贴近群众的各项举措,也带来了骄人的成果。近三年来,龙川派出所开展的 " 寻亲行动 " 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为 109 人找到失散亲人;" 戴警官心理讲座 " 项目宣讲 42 场,听众 1160 多人;" 守望相助 " 项目帮助 12 位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无业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情满龙川 " 项目筹资数万元帮扶了 11 名贫困学生和 45 户困难家庭 ……
在创建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 过程中,龙川派出所深研 " 枫桥经验 " 精髓,着力推进平安建设,与百姓共同建起辖区 " 幸福网 "。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