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者加缪诞辰 106 周年。加缪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和剧作家,凭借代表作《局外人》获得诺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传奇。但在国内阅读市场,《局外人》始终因为内容过于高深小众而销量平平,与地位不成正比。
今年年初,读客文化重新出版《局外人》,新版《局外人》一上市就登顶当当、京东、Kindle 新书榜第一,引发业界不小震动。《局外人》在书中展现了个体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共同精神困境,在广大年轻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部篇幅不长但内核深远的世界级经典的再次爆红,也将加缪再一次推向大众视野。
叫好不叫座,诺奖作品《局外人》在中国遇冷
法国著名哲学家、诺奖得主萨特曾这样评价《局外人》:" 一部经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 ",把它看作 " 一部醒世作家的杰作 "。《局外人》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 60 多种语言。在法国,《局外人》被选为高中教材,以超过千万的销量成为头号畅销书。
在中国,《局外人》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1960 年初次引进到内地,一直作为学术界内部研究的资料,直到 80 年代才逐渐为更多人所知。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作品都带有加缪的印记,许知远、阿乙、蒋方舟、马伯庸等也曾公开表示受到加缪影响。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阅读加缪常常是一个 " 随缘的选择 ",有学者认为加缪在中国 "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局外人》的销量始终表现黯淡,据北京开卷公司数据显示,所有版本的平均年销量仅为 1-2 万册,排名第一的版本几十年累计销量也不过 20 万。
诺奖得主加缪的至高代表作,人类史上的不朽杰作
160 年前的今天,阿尔贝 · 加缪出生在法属阿尔及利亚。他 44 岁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之一;遗憾的是,3 年后因车祸英年早逝。但他的著作与思想在 20 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在代表作《局外人》中,加缪塑造了一个无比荒谬的主人公默尔索,堪称文学史上最经典的角色之一:母亲去世时他不哭泣,为母亲守灵时他在抽烟。过失杀人上了法庭,律师律师帮他开脱,他断然拒绝;检察官给他扣罪名,他无动于衷。可以说,他的一切思想和举动,都与社会规则、人情完全格格不入。通过默尔索的故事,加缪展现了这个世界的 " 荒诞 " 本质,以及处于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生存困境。
1957 年,瑞典文学院在给加缪颁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为:" 他 ( 加缪 )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的问题。" 但 " 荒诞 " 这一哲学概念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十分陌生,这就造成了在诸多版本《局外人》的评论中,常有读者提出 " 读不懂 "" 无聊 "" 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 " 等意见。能否让大众读者读懂本书,是再版《局外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今年 3 月上市的读客经典文库版《局外人》,为让更多人读懂这部世界经典而做足了功课。首先读客联系到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张博,为这版《局外人》专门撰写了万字导读,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理解加缪笔下世界的荒诞。另一方面,读客文化还在书中加入韩国设计师原创彩绘插图、加缪亲笔序言、诺贝尔奖演讲词以及珍贵照片资料等诸多版本价值,吸引更多大众读者。据悉,读客版《局外人》自出版后反响热烈,销量口碑双双持续走高。
在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坦诚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将这种想法坦率地执行出来。在此层面上,《局外人》的精神内核与当代年轻人达到前所未有的契合。加缪曾说过: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当更多人能从《局外人》中获得坚持内心真实、拒绝随波逐流的勇气,也许正是如今纪念加缪的最好方式。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