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全文不足 2000 字的散文引发网络争议。这篇被称为 " 湖南最贵文章 " 的《十三村记》,是一篇主题征文,由湖南省十三村食品公司发起,主题即为 " 我与十三村的故事 ",文章作者是湖南作协副主席。
以上种种,都很寻常,让网友有话要说的是,这篇散文竟获特等奖 50 万元,算下来,每个字值 258 元,这会不会让每天苦苦爬格子的写手们心生不平?
还有网友提到,该文结构有问题,还有语法、标点等硬伤,根本不值 50 万,并对此文进行了 " 批改 "。当然,也有网友对这 " 批改 " 提出自己的观感,表示比文章还酸。
说句实话,其实文章质量究竟怎样,除了有一套严肃的专业评价标准,还存在仁者见仁的大众喜好差异。而且,如果真像作者和主办方说的那样,是经过程序严密的评选流程选出来的,那么予以重奖是符合 " 程序正义 " 原则的。前提是,目前所列出的评委是不是真的参与了评选,评选标准有没有 " 歪 "。现在只是作者和主办方在说,其他参与者有没有话要说,他们将说些什么,很关键。
如果主办方的出发点,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品牌推广,因此策划一个征文活动,动机合理,程序合法,那么,奖金究竟给多少,这完全是主办方自己测算过投入产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没什么好说的。网友要是觉得这篇文章的确太差,自己也可以拿出 " 批改 " 的笔力功夫,多写好文章。假如本次征文活动果真存在猫腻,主办方撒一个声势很大的谎,只是为了给这个作协副主席 50 万元,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50 万元奖金和作协副主席的身份一起出现,确易引发 " 联想 ",产生不佳的社会观感。而让 " 联想 " 或者说猜疑平息的唯一路径,是程序透明,让一切放在阳光下。同时,接受纪律和规则的审视。
通过写作致富,是很多写字人的梦想,但现在 " 单篇暴富 " 一事已发酵成公共事件,能不能经得起考问,是否违背作协干部的职责要求道德规范,还需要作协和相关部门发个声。
ZAKER 南京 评论员 宗青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