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1 月 15 日,贵阳解放。当天下午三时以后,欢欣鼓舞的各族人民,先后读到了三份传播解放信息的快报。
其中两份为《解放快报》,均由江汉军区城工部贵州支部编,两份中有一份印有 " 新世界报社代发 " 等字,同在 15 日下午三时出版。两份 " 快报 " 刊登的内容完全相同,在编排形式上各有特点。主要是在头条新闻的处理上不同,一份的标题为直排,一份为横排。横排的一份特别突出 " 贵阳 " 二字。
第三份 " 快报 " 是《贵州工人(快报)》,报名下标注:" 发行者:贵州省总工会暨贵阳市各职业工会 ",当时解放军才入城,接管工作尚未开始,这些工会组织显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工会,在 15 日能出 " 快报 ",说明了人心所向。代表了广大工人的心声。" 快报 " 内容较多,头条的主题是《贵州解放了!》5 个大字。报上还刊登了《天亮了》、《工人的救星来了》、《贵州工人的呼声》、《该是时候了》、《我们怎样迎接 11 月 15 日》等文章和诗歌。在报头的右侧是解放军入城后的一些政策,共 6 条,如 " 人民解放军对人民一体保护 "、" 人民解放军对不是官僚资本的工商业一体保护 "、" 人民解放军希望各商店及娱乐场所照常营业,各工厂照常开工,各机关人员各安职守 " 等等,表明了解放军安定人心、稳定秩序的鲜明态度。在报头的左侧是对贵州工人的要求,也是 6 条,有 " 贵州工人应坚守岗位,要加紧生产 "," 贵州工人要协助人民政府和解放军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 贵州工人应努力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护市容 " 等,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
贵阳是省会城市,它的解放也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一件大事。70 年前,当贵阳解放的喜讯传到四面八方时,许多报纸不仅在显著位置刊登,有些还出了 " 号外 ",以及时传僠这一鼓舞人心的捷报。
发行贵阳解放 " 号外 " 的报纸有山东《大众日报》、上海《新民报晚刊》,以及《华东军大》等。
《大众日报》创刊于 1939 年,是一份老解放区的报纸,后来成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直到现在还在出版。1949 年 11 月 17 日发行的贵阳解放的 " 号外 ",刊登的是 11 月 16 日 " 新华社西南前线 " 发出的电稿,稿中不仅报道了贵阳在 11 月 15 日获得解放,还报道了解放大军在十二天内连续解放川黔两省 28 座县城的喜讯。" 号外 " 的主题是《贵阳解放秩序恢复》,并配有一幅以贵州为主的地图。
上海出版的《新民报晚刊》,就是现在的《新民晚报》,也是利用新华社的同一电稿在 17 日编发 " 号外 ",主题是《我军解放贵阳城》," 号外 " 上配了两幅地图,一幅以贵阳为中心,在贵阳的地名上插上一面旗帜。另一幅是贵州、四川、湖南相邻地区的简图,与附题《拦腰切断西南三省残匪联络》相呼应,显示了编者对 " 号外 " 的精心安排。
《华东军大》这份报纸是华东军政大学的校报。该校创办于 1949 年 6 月,规模较大,专为华东军区(三野)及华东 6 省市培养军政干部,第一期就招收了 3 万名学生。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长陈毅兼任学校校长,并为校报题写报名。这是一份非常正规的报纸,报名下注明 " 经华东邮政登记认为第二类新闻纸,江苏邮政管理局执照第四五号 "。" 号外 " 刊登的也是新华社的同一电稿。它的主题《解放贵州省会贵阳》,用《我军腰截西南诸省残匪》作引题。" 号外 " 的左下角还有较为突出的 " 贵阳解放 "4 字。
还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贵阳解放的报道,既突出又有特点。解放贵阳的消息刊登在 11 月 17 日报纸第一版的显著位置,也是用的新华社西南前线 16 日发的电稿。同时还在此消息的左侧刊登了《贵阳介绍》的资料性文章,文中说 " 贵阳市是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中解放的第一座省会 "," 该市地居川滇黔桂湘五省交通要冲。湘黔、滇黔、川黔、黔桂及黔桂西路等公路五大干线均以此为中心。全市人口约十三万左右。" 稿中还报道了贵阳有三所大学以及工商业情况。稿件不长,但信息量大,与《我军解放贵阳》的消息配在一起,更增强了报道的知识性、可读性、也显示了《人民日报》宣传的权威性。
文 刘庆田
编辑 柴潇蕾 编审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