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1 月 15 日,贵阳解放,苏振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作为苏振华的秘书,乔崖见证了这位新中国贵州的首任省委书记的工作经历。
乔崖 1934 年 4 月出生在在赣东北地区的玉山县,在县立初级中学(今玉山一中)念书时期,就看过《水浒传》、《狂人日记》、《悲惨世界》等名著,还曾经以 " 苦瓜 " 的笔名向《中学时代》投稿。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得以在 18 岁的年纪,就有幸担任了苏振华秘书一职。
△解放后贵州首任省委书记苏振华
1949 年,乔崖和 8000 多名赣东北子弟一起进军贵州,一路上冒着频繁空袭风险,靠着两条腿行军 3 千多里,历时近 3 个月才到达贵州。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三四十岁,最小的十四五岁,有的在行军途中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苏振华和杨勇率领的部队,由浙西、闽北、赣东北地区隐蔽地向湖南常德、邵阳一线集结,然后直出贵州,解放贵阳、遵义。解放后,毛主席要求,一定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苏振华深感作战与经营贵州这两幅担子一肩挑,责任重大。
当时的贵州是连接中南和大西南的要冲,国民党在此长期经营,情况非常复杂。当时的贵阳潜伏了大批特务和反革命分子,加上散兵游勇、散匪惯偷,社会秩序极其混乱。在这个危急关头,苏振华领导的贵州省委和贵阳市军管会在 1950 年 3 月的一个深夜,进行了一次大搜捕,他亲自坐镇指挥,一举将图谋在贵阳组织暴乱的 " 中国人民救国军 " 头子、军统特务钱济渊等 249 名反革命分子捕获。这次行动,大大震慑了国民党土匪和特务。
除了剿匪之外,1950 年 9 月,贵阳召开万人大会,当众烧毁鸦片 32000 多两及一批烟具,会后还举行群众游行,大造禁毒声势,基本禁绝了解放前贵州鸦片流毒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苏振华的指示下,《新黔日报》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成立,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苏振华还召集贵阳市工商界知名人士开会,稳定工商业界的情绪,使得此前混乱的市场供应和经营状况得以逐步恢复。
随后,苏振华推进土改运动,把农业生产当做中心任务来抓,一方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方面积极恢复和推动农业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至 1954 年,贵州一举改变了吃粮靠外省的历史。
1954 年底,中央调苏振华到海军工作,乔崖也跟随他到了海军部队。乔崖回忆,在贵州短短 5 年,苏振华作为解放后的首任省委书记,无论是剿匪禁毒,还是经济民生,都因为他的 " 治黔计划 " 而大为改观,把一个当时相对落后、带有封建残余势力的贵州带上了发展的正轨。
乔崖还记得担任秘书的那一幕,1952 年省委副秘书长闫学增同志找他谈话,推荐他担任苏振华的秘书。当时才 18 岁的乔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苏振华其实也不太放心,所以想了一个 " 试用 " 的办法,下乡、出差都带着乔崖,回贵阳后乔崖仍在原单位工作。经过一年多的 " 试用期 ",苏振华对乔崖表现基本满意,才算正式当上了秘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强
编辑 柴潇蕾 编审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