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15
高伯雨译注《紫禁城的黄昏》国内首次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已经成为讲述溥仪个人命运乃至晚清民国历史的经典之作。此书曾有过多种译本出版,但近期由世纪文景出版的高伯雨译本,仍有相当独特的亮点和难以替代的价值,这也是这一版本首次在大陆面世。

△《紫禁城的黄昏》封面

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是有着强烈中国情结的英国人。他早年在爱丁堡大学念书,后来进入牛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898 年,他来到中国任职。他能讲一口很流利的北京话,会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对中国的佛教、儒家文化都有甚深的研究,被人们称为 " 中国通 "。

△庄士敦、婉容和婉容老师伊莎贝

在他笔下,紫禁城的一砖一石,无不带有忧郁苍凉的色彩,但他不停留于抒情,更重视理智地探究清朝灭亡的根源。

译者高伯雨,原籍广东澄海,1906 年生于香港,曾用笔名有林熙、秦仲龢、温大雅等,以谙于掌故驰誉香港文坛。

经高伯雨翻译后,《紫禁城的黄昏》全书包含两百多条译注,使用了同时代的报刊、日记、溥仪自己的回忆录等材料,补充了庄士敦作为外国人所不能见到的诸多隐秘关节,并以客观的眼光对庄士敦的叙述加以点评和校正——例如破除庄士敦带有东方主义的迷思,指出溥仪并不像庄士敦心中那样完美——从而冷静、真实地还原了时代的面影,显示着高伯雨和庄士敦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之间的裂隙和对话。

译注本身潇洒俏皮、暗藏机锋,可以成为独立的散文小品来读,其史料价值和辞章文采不在庄士敦原文之下,是阅读此书带来的难得的乐趣。(出版社供图)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