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冉 / 文 施向辉 / 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生活着 300 种、4000 余头珍稀动物,每天产生 660 余斤动物粪便,还有很多枯枝杂草等废弃物,难道一扔了之?11 月 15 日,红山动物园动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启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动物便便和残花败草可以变废为宝,被加工成有机肥和特种生物草炭营养土,继续孕育美丽的花草。据悉,这一创新举措在国内动物园内尚属首例。
15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红山动物园内偏僻一角,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金属材质的 " 大罐子 "。 随着工作人员在操作板上一番点击,整个机器轰隆隆运转起来,没几分钟,出料口便源源不断地排出精细的有机肥。
" 这台机器叫密闭式动植物废弃物发酵罐,一次性将收集、分类、粉碎后的动植物废弃物放入里面,经过发酵、灭菌、除臭等无害化处理,并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植物营养需要,科学配方和加工后,出来的便是有机肥和特种生物草炭营养土。" 参与该机器研发的南京登博科技公司技术总监丁万文介绍,这些废弃物在罐体内发酵 20 天左右,比传统的发酵方式更省时、更省地、更环保。
红山动物园副园长居丽介绍,红山动物园主要大型动物每年产生的粪便量在 240 立方,其中两头大象可谓是 " 便便日产冠军 ",每天 400 斤的屎量着实让 " 铲屎官 " 们很头疼。以往,他们会将这些粪便和大量的园林植物废弃物一起堆放在固定地点,进行发酵并处理成有机肥。可占地大、至少半年的发酵时间长等原因让饲养员们犯了难。
经市园林局上报、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同意,2018 年 9 月,动物园开始启动 " 动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项目,与登博公司合作,依据环保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建立动植物废弃物的园内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由于园区内灵长类、鸟类、两爬类动物粪便不易收集,所以动物粪便主要以食草动物和猛兽为主。
居丽告诉记者,红山动物园按照每两个月三次的频率加工植物有机肥。每次放入大约 50 立方的动植物废弃物混合物,加入发酵粉,经过半个月到二十天的发酵,能产生 26 立方的有机肥料。这样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更加松软,非常利于植物的吸收。
现如今,红山动物园内所有植物的施肥,以及八卦洲种植基地考拉吃的桉树叶、果树、竹子等,都是用这些有机肥孕育出来的,真正做到了不出园门 " 变粪为宝 "、就地 " 消化 "。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