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这两天,温度 " 断崖式 " 下降,在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云南路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大伙儿看到楼道入口的小黑板上,又换上 " 应季 " 的宣传语,号召邻里在寒冷冬季注意保暖和讲究卫生。写这块小黑板的老人叫高秀英,社区里的人都熟悉她,不仅因为老人热心,还因为这位说话带着东北口音的老太太格外幸福,逢人就笑。
今年 81 岁的高秀英,与老伴魏正瑜携手走过 59 个春秋,明年就是钻石婚。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这对夫妇几乎从不争吵,相互尊重,彼此体谅,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儿女,他们的大女儿魏敏打算和哥哥妹妹一起,为父母好好庆祝,"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 年轻时,你为我吃苦,老了,我为你服务 "
魏正瑜是南京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就留在了辽宁锦州郊区,继续在部队。热心的战友看他单身,不断给他介绍对象,但是一直没有相中的,直到遇到了小他 7 岁的辽宁姑娘高秀英," 看一眼,就钟情了。" 说到这里时,俩人还忍不住笑出了声。
南北两地的生活习惯差距,而且即将面对的远离家乡与父母等诸多困难,都没有吓退这对年轻人,很快,他们就领证结婚了。没有举办婚礼,就领了一张证,因为太穷了,高秀英在部队招待所住了两宿,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
因此,高秀英记忆中最幸福的事,是丈夫转业回南京工作后,终于攒了点钱,出差回来给她带了戒指和耳环。" 说明他是爱我的,我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在大女儿魏敏心里,父母的婚姻模式值得儿女和孙辈学习,他们彼此尊重,又相互理解,也感激对方的付出。
魏正瑜对妻子的评价为三个字——女强人,他说,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他们家,女强人几乎一个人撑起了全部。回忆起刚结婚时,妻子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还要工作,魏正瑜仍然忍不住落泪," 刚到南京时,她不会用蜂窝煤,常常中午都吃不上饭,吃了太多苦。"
高秀英见老伴哭了,赶紧掏出面巾纸为他擦泪,安慰说," 一点不苦,我愿意!" 她很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老伴来做,摘菜做饭,擦地收拾,她追剧,他就切好水果放在面前。不仅是儿女,周围邻居也羡慕这样的神仙伴侣," 我们都知道他们俩关系好,但是这也太好了。" 住在同一个社区的街坊都认识活泼外向的高秀英。
采访时,她接到小女儿的电话,说帮他们洗的床单已经收拾好,高秀英傲娇地告诉记者," 小女儿常常来洗洗晒晒,不然就得我老伴收拾,我不舍得他做。"
" 为了再做几十年夫妻,他控制血糖,我把烟给戒了 "
在他们家,发言人永远是高秀英,内向的魏正瑜负责行动。他们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琴瑟和鸣,几乎从不争吵。当记者问到,如果要吵架了怎么办,魏正瑜做了一个 " 暂停 " 的手势,表示他不跟妻子争执,而脾气比较急的高秀英也很吃这套,立即停止。
高秀英很听劝,去年,她还在老伴的建议下,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她艰难地将抽了几十年的烟给戒了。这件事又让魏正瑜对妻子的敬意添了几分,号召全家向她学习,因为太不容易了。
携手走过六十年的夫妇,现在的 " 小目标 " 是:尽量保持健康,还要只争朝夕地做夫妻。所以患有糖尿病的魏正瑜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坚持运动," 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这样才能管到她。"
他们的儿女早已长大成人,孙辈们也参加了工作,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魏正瑜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孩子们来看他时,或者在家庭聚会时,他都要说两句,叮嘱大家照顾好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我们一家 12 口人,9 个党员。" 高秀英对此特别骄傲,她认为这是好家风的表现。
比起言传,女儿魏敏觉得其实更多是父母在日常相处中的无声身教。父亲诚实正直,母亲吃苦耐劳,无论多困难,都保持着好的品质,对待婚姻的态度也让儿女树立了健康的婚姻观。所以,他们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庭都特别幸福,也都非常孝顺。
" 二老是我们这里的榜样家庭,是值得学习的正能量。" 云南路社区 80 后工作人员丁文娟说,这样的爱情也让年轻人羡慕。两位老人走到哪里,都相互搀扶着,做着彼此的拐杖,一辈子既长且短,长到让人似乎看见了地老天荒,短到又好像相爱一辈子还不够。(部分图片由受访者女儿提供)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