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生活中,左撇子见怪不怪。植物界的 " 左撇子 " 你见过吗?现生缠绕植物超过 90% 都偏爱右旋。然而,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约 3 亿年前 " 植物庞贝城 " 沼泽森林中发现了迄今第二例缠绕植物化石。令人惊奇的是,这例缠绕植物化石,竟是左旋缠绕,也就是说,它是 " 左撇子 "……
3 亿年前就有 " 左撇子 " 植物?内蒙古化石藏答案
植物界存在着许多旋向生长现象。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 " 转头运动 " 是有一定方向的。
△缠绕植物化石及其复原图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植物庞贝 " 研究团队助理研究员周卫明说,现生缠绕植物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当中,并且超过 90% 都偏爱右旋。尽管攀爬植物类型在约 4 亿年前的中泥盆世很可能便已出现,但确切的缠绕植物化石全世界仅有一例。它发现于山东 1600 万年前的 " 山旺植物群 " 中,可能是一种自缠绕的被子植物。
缠绕植物显然更喜欢左旋的结构,但凡事有例外。
在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煤田,因火山喷发活动,降落的火山灰原地埋藏了一个距今约 3 亿年的沼泽森林。在被称为 " 植物界化石宝库 " 的该沼泽森林群落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缠绕植物化石。
" 我们每年都会去乌达,最近一次是在 2017 年的 11 月份。当时气温已经零下 20 ℃,但是团队依然坚持在野外奋战。" 珍贵的化石就混迹在此次采集回来的标本当中。但是,研究人员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批标本的重要性。" 在翻越野外照片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缠绕植物化石,我便立即去翻阅文献。" 周卫明说,有报道称,3 亿年前缠绕植物已经存在。他特别想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
经询问不少前辈,周卫明得知这些报道不确切,也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显示植物缠绕这种接触方式。周卫明意识到自己采集回来的化石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于是,今年 1 月份,他把标本找了出来。拍摄、包埋、切片 …… 由于 " 植物庞贝 " 特殊的三维、四维立体保存方式,研究人员得以进一步对缠绕和宿主植物 " 验明正身 "。
意义重大,将植物的缠绕 " 习惯 " 推至 3 亿年前
在研究中,周卫明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枚化石上的植物,是 " 双重攀爬 "" 双重缠绕 "。
如何理解?周卫明说,他们发现,相互缠绕的植物都是真蕨植物,由一种真蕨植物缠绕在另外一种真蕨植物上。而作为宿主的真蕨植物,标本上有锯齿," 这种锯齿类似于现在的爬墙虎,可以帮助攀爬或缠绕。这说明,它是有攀爬或缠绕习性的。"
据研究团队推测,缠绕植物和宿主植物在生活时期应当还一同攀爬在一棵树上,这种 " 双重攀爬 " 现象显示当时的沼泽森林群落生态已经具有了非常高的复杂性。
这是地质历史上第二例缠绕植物化石,该发现将植物缠绕习性的出现追溯至 3 亿年前。
" 有意思的是,现生的缠绕植物主要都是以右旋缠绕,但地质历史上的两例缠绕植物化石却都是左旋缠绕。虽然现在无法解释它为什么左旋,但我们觉得必须得指出来。" 周卫明说,这将指引他们解决现代生物学中同手性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未来,还需要古生物学家们在化石中寻找更多的线索。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