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21
未按国标生产电动车,发生事故后车企被判担责2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韩丽霞 何培妮 记者 顾元森)车主驾驶电动三轮车与他人相撞致人伤残,电动车未按国家标准生产,生产企业也被告上法庭。11 月 21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通中院了解到,海安法院一审判决肇事者吴某赔偿原告景某 62 万多元,判决三轮车制造公司赔偿 15.5 万多元,南通中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肇事者骑电动三轮车撞伤人,车辆制造企业被判担责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8 年 3 月 26 日下午,吴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途经海安某路段时,为避让路面情况驶向道路西侧,与景某所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发生碰撞,双方车辆受损,景某受伤。事后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认定书,认定吴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景某无责任。事发后,69 岁的景某被送医院抢救、治疗。出院后,景某仍昏迷不醒。经鉴定,景某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构成一级伤残。经核算,景某各项损失合计 77 万多元。后来,景某的女儿作为监护人,将肇事者吴某与肇事车辆生产商某机动车制造公司告上法庭。

海安法院审理后认为,吴某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未经国家许可生产且未经相关部门登记的机动车上路行驶,发生交通事故,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涉案三轮车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车辆为电动车,而公安机关出具的车辆属性证明,认为涉案车辆因不符合有关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应当认定为机动车(电动摩托车)。众所周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就其属性而言,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对其注册登记和安全驾驶等要求方面在法律、法规上也有明显的区分。因此生产厂家将机动车的技术规范用于非机动车生产并销售,作为专业的生产厂家,对此应当是明知的,故不管涉案车辆是否存在设计等方面缺陷,主观上都存有过错,而且涉案车辆未经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也不能在车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其生产厂家生产、销售的行为自身,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法院认为,由于机动车的物理性能等因素,决定了机动车的危险程度明显大于非机动车,事故责任认定书没有排除涉案车辆自身存在不合规的因素,故机动车制造公司应当在吴某承担责任范围内,按照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查明的事实,酌定机动车制造公司按照 20% 的过错责任比例承担景某的损失。

为此,海安法院一审判决肇事者吴某赔偿景某各项损失 62 万多元,车辆制造商赔偿景某各项损失 15.5 万多元。

车辆不符合国标,制造商应担责

一审判决后,机动车制造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南通中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最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司表示,该案的主要争议点在于肇事电动三轮车生产商的责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有两个标准:一是产品是否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二是产品是否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法官表示,该案中,涉案电动三轮车不符合电动车国家标准,被认定为机动车,但其未经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也不能在车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制造公司对此情况明知而予以生产、销售,存在过错。法院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根据因果关系进行责任分配,判决机动车制造公司承担 20% 的赔偿责任,并无不当。

法官特别提醒,厂家并不是将产品出售后就能高枕无忧,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电动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