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大鹏新区养老服务协会在颐养鹤寿的大鹏湾畔隆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禅门太极拳因应老年朋友颐乐养生的需要,可期扎根美丽的大鹏新区,为老龄事业工作贡献力量。
禅门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内功拳种之一。是少林寺武僧根据《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世音菩萨的六十三个显像化身,通过形象的肢体运动演练出六十三个动作套路的拳法,古称 " 陀罗尼拳 "(陀罗尼是梵文,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随着日月的更移,和尚们将道、儒两家的修炼功法融会进来,形成了少林寺中的内家拳,即是现在的太极拳,因出自佛教禅宗,故名曰:" 禅门太极拳 "。
由于此拳只在禅门之中口传身教,单线独授,故其踪迹隐秘,世人罕知,习此拳者甚少。到清朝末年,陵罗寂乘禅师将禅门太极拳始传入民间,由清末居士张纯一传习此拳。张纯一传民国隐士高人张厚存,张厚存传邱炎明、传李远奇。1984 年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禅门太极拳及传承人李远奇先生才被体委发现,并被破格选拔到河南省武术队,禅门太极拳成为河南省传统武术挖掘的重要成果,从此这颗中华武林中的瑰宝大放异彩。
据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法师(1907 — 1993) 回忆:"1925 年在武汉市归元寺遇张厚存先生,闻有少林禅门太极拳,乃‘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咒演绎而成,属少林内功拳法之一种,甚为罕见,失传已久 "。并再三嘱咐李远奇:" 要将少林禅门太极拳挖掘、整理、发展、继承 "。
如今,禅门太极拳不但在河南省、广东省等地流传和发展,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李远奇先生的弟子。
李远奇是非遗禅门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夏柏华主任、河南省武术队总教练李德成老师、嵩山少林寺方丈德禅法师、云南省武术馆沙国政老馆长等老一辈武术家,都对李远奇和禅门太极拳关爱支持有加。
李远奇曾多次参加全国专业队武术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获得过国家体委颁发的雄狮奖,全国武术锦标赛铜牌,全国武林精英赛第四名,新加坡狮城内家拳法研究院武术顾问,澳大利亚亚太地区传统文化顾问,中国禅文化研修院禅学导师等荣誉。
相关链接:
禅门太极拳,因出自少林禅门而得名。该拳法以《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为本,以松静自然为基,以园柔轻灵为型,以意导势为法,以柔刚兼修为要,以修身养性为旨,以禅拳一如为用,以无我而无不由我为神。其拳架静若依岸之柳,动似兴风之龙,活象戏草之蛇,灵尤穿水之鱼,轻如展翼之鸟,立同斗雪之松。静则缓慢园柔轻灵,动则猛烈方刚沉脆。
禅门太极拳的特点:
< 一 > 缘起禅宗
由少林僧人根据菩萨经像演绎而成。因缘起禅宗祖庭,故名禅门太极拳,尊菩提达摩为祖师。
< 二 > 禅意生活
以养心和健身为主,在静定中享受有能量的禅意生活,应敌巧制则是自然而成。
< 三 > 道法天禅
拳法静若依岸之柳,动似兴风之龙,活象戏草之蛇,灵尤穿水之鱼。拳式始终贯穿着参禅拜佛的形象。
< 四 > 境由心生
从静坐开始,六根清静,凝神定意,天人合一,以意操拳。一切境界由心而生。
< 五 > 刚柔合一
力刚为方,力柔为圆,先以方刚开展,后以圆柔缩小,先大后小,先方后圆,方里透圆,圆里带方,方圆转换,刚柔合一。
< 六 > 万法圆融
禅门太极拳依照阴阳的科学理论,集中吸收了释、道、儒、医、武等各家的长处,各种兴趣爱好的人士,皆可受持。
< 七 > 恒顺众生
因其动作柔缓,以意操拳,松静空灵,身正安舒,所以,只要能站能走者,皆可学可练 ,没有障碍,不受制约,处处可练,随心自在,极易收效。
禅门太极拳的价值:
1、 通过身体的动作将 " 禅 " 演绎和传承下来,成为修禅、参禅、悟禅的载体和动态的活化石。
2、少林武术流派中唯一的太极拳。
3、众多太极拳流派中唯一以禅为心体的拳种
4、集禅文化、养生文化、太极文化之大成。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
5、 注重于精气神的修养。安身养气,静身存神,气不外散,神不外游,精不外泄,打拳则是精神气之用,一静一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6、 能使大脑思维敏捷,洞开心智,有助于工作和学习。
愿非物质文化遗产禅门太极拳,发先行示范之愿,并从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出发,立定大鹏,发扬光大,助力大鹏新区老年颐乐养生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峰。
白大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