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1-24
深晚荐读 | 这位老人要把深圳的一栋老屋捐出去,看看咋回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的上围老村,有一座百年老屋取名 " 肇棠苑 "。对 87 岁的刘成浩来说," 肇棠苑 " 里的光阴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就像院子里的那株榕树,陪伴着刘成浩长大成年,也记录着他与两个妹妹的革命岁月。如今,刘成浩常年居住英国,随着年岁渐高,这间老屋成了他的牵挂。看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上围艺术村被打造得很有特色,近日,刘成浩再次回国,和家人商量着,要将老屋交给国家,将其打造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老屋焕发新活力。

▲老屋二楼陈列着解放时期的珍贵老照片。 上围艺术村 王兆宇 摄

客居英国的日子里,刘成浩喜欢写一些随笔和诗歌,大多是寄托对祖国的无尽思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那年,刘成浩还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了诗词," 无悔当年睡山头,献身立志担国忧;五十年来乾坤转,喜见国盛更上楼。" 类似的作品很多,刘成浩都把它们装裱起来陈列在老屋二楼。一起陈列的还有 1949 年深圳解放时期的一些珍贵老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刘成浩从当年香港《大公报》记者那里获得的。此外,还有我国国家领导人访英期间与刘成浩以及英国侨领们的合影。把这些 " 老宝贝 " 陈列出来,刘成浩只有一个想法:" 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刘成浩,只要身体允许,还是会常回家看看。这一次他和大妹刘成仪一起回国,兄妹俩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将老屋交给国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打造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老屋 " 肇棠苑 " 的爱国情传承下去,继续 " 发光发热 "。

" 成功有道浩业莫离勤与俭,重振国运生财尤需德兼行 "。这是刘成浩写下的两句话,挂在了老屋里。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刘成浩用一生努力践行着。

深圳晚报记者 邹曾婧 通讯员 张宇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