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石岩,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 应人石传说 ",一直在背后传播讲述这一传说的是一位八旬老人——叶恩麟,他曾先后荣获宝安区、深圳市、广东省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应人石传说 " 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除了为人熟知的非遗传承人身份,如今的他,又多了一个身份——红色文化传播者。
叶恩麟出生于 1937 年,由于热爱文学,热爱传播,叶恩麟曾在学校执教多年,他常常在课余或作文课堂给学生们讲民间故事。1996 年退休后,叶恩麟着手收集、整理客家人口述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地方掌故等本土文化,后编辑成书,出版有《闲雅集》《乡韵》等书,这些内容为研究深圳本土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也使 " 应人石传说 " 等口头文学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
叶恩麟为江西来的优秀教师代表签名留念
一生致力于传承推广传统文化,到了耄耋之年,叶老本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 2018 年 10 月与龚全珍的一次会面,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次我受友人邀约,携夫人赴江西莲花县参观,才发现那里原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故居,并有幸跟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见面,我们相谈甚欢,他们淡泊名利、心系人民、朴素奋斗的崇高精神让我备受感动,趁着我还能讲,我想把这种精神带到深圳来,让年轻一辈了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甘祖昌是江西莲花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一次寻亲团的接见中,他了解到家乡江西莲花县经济依旧贫穷落后,毅然决然请辞,解甲归田,带领家乡人民开荒山、改红土、架桥梁、筑水库、建电站,造福人民,竭力用共产党人的魄力,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经济状况。1986 年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被称为 " 将军农民 "。龚全珍是甘祖昌的夫人,1957,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 " 龚全珍工作室 " 服务社区、群众。著有纪实作品《我和老伴甘祖昌》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切接见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 " 老阿姨 " 。2013 年 9 月,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 年 2 月,荣获 " 感动中国 "2013 年度十大人物。
从左至右为:龚全珍、叶恩麟、叶恩麟夫人
甘将军和老阿姨不为名誉、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叶恩麟,龚全珍也与叶恩麟十分投缘,叶老决定行动起来。2018 年,受老阿姨重托,龚全珍志愿者协会特聘叶恩麟为龚全珍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执行会长金浩明表示," 希望在叶恩麟老先生的带动下,把甘将军与老阿姨这种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作风推向深圳,辐射全国大江南北。"
龚全珍与学生亲切交流
接过手中的证书后,叶恩麟全身心投入。由于年纪渐长,腿脚不利索,想到自己姐夫张石秀曾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去年以来,叶恩麟便多次委托张石秀的儿子张汉云走访莲花县,帮贫困户推销农产品,关爱老兵送温暖下乡,多次组织深圳教育界、工商界、同乡会等相关人士到甘祖昌干部学院学习交流,在他们的推动下,深圳民间组织还联合当地政府,组织两批深圳学生远赴莲花县与当地孩子开展手牵手帮扶夏令营活动,此外,叶恩麟也曾以个人名义捐资数万元助力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
龚全珍志愿者协会授予叶恩麟荣誉会长证书
除了带领更多人走进莲花县,叶恩麟舅甥二人也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将甘将军与老阿姨的事迹推向深圳。近日,他们把龚全珍老阿姨著作《我和老伴甘祖昌》书籍引入深圳义卖,接下来还将邀请到甘祖昌和龚全珍的三女儿甘公荣,在龙华区民治街道新牛社区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党群大讲堂系列活动,传播父母辈的精神理念。他们也将计划开展 " 红色文化 " 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
传播红色文化,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 红色文化 " 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
深圳晚报记者 孙中春 彭彩萍 编辑 孙中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