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唐俊 张丹 记者 陆文杰)家住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芳渚村的章华华今年 70 岁了,她是远近闻名的 " 草艺达人 ",绿色的棕榈叶在她手里,几分钟时间就能编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章华华说,自己这个爱好已经 30 多年了,一直坚持下来,自己快乐的同时,也给能身边人带来快乐。
一把剪刀两根针,巧手让草叶变成动物
选取一根绿色棕榈叶,经过几次穿插环绕做成蜻蜓头部。用黄色棕榈叶剪成 2 对翅膀,并用叶茎固定,再用叶梢剪成蜻蜓身体,将头部与身体拼接插好,最后用剩余叶片做好尾巴和脚。短短几分钟时间内,一只草编蜻蜓便出现了 ……
△一把剪刀两根针就是所有的编织工具
棕榈叶在章华华手中,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而她所有的工具仅仅是一把剪刀、两根针。11 月 25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见到章华华时,她正在编一只青蛙,5 分钟后便完成了,她还特意用红绳点缀做了青蛙的眼睛。旁边的托盘里放着十几样章华华的草编作品,有蝴蝶、蚱蜢、蜻蜓、蝈蝈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章华华编织的草艺作品
" 现在要取编织的原材料比较困难,编这些动物对叶子的硬度、柔韧度都有要求,太硬或者太软的叶子都不行,这种棕榈叶最合适,但现在也比较难找。" 章华华说,自己喜欢编织作品,小时候每当遇到草编艺人在街头静静编织作品,她常常看得入迷、不舍离去。后来自己开始尝试了动手编一编,这一爱好一坚持就是 30 多年。
作品只送不卖,愉悦自己的同时愉悦他人
平时有时间,章华华常常去各处采摘棕榈叶,回家凭着记忆还原街头艺人的编织过程,蚱蜢、虾、螳螂、凤凰、玫瑰 …… 她手下各色的动植物散发着翠绿光泽,仿佛随时能跳脱起来。时日久了,爱动脑筋的章华华开始对草编艺术进行创新,有时用针线为青蛙穿一对红色的眼睛,平添一丝情致;有时用几股树叶缠绕重叠,将蜻蜓打造成一个巧妙的中国结,寄托自己的文化情怀 ……
△ 70 岁的章华华正在用棕榈叶编织
章华华自学成才,为了精进技艺,她在老年大学孜孜不倦地进修花鸟画、书法等课程。谈话间,她将自己的一件件作品摆在一个别致的托盘上,只见这个托盘底面铺着一片片红色枫叶,叶片上还沾染着颗颗饱满露珠,将一片透明的薄膜纸盖住枫叶,再将各色草编作品置于纸片之上,枫叶的殷红衬托棕榈的翠绿,宛如一幅美好的中国画画卷。
" 我从来不把草编艺术当做谋生的工具,对我而言,它就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用来表达我对大自然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热爱。" 章华华的草编作品从来不卖钱,遇到谁喜欢看上了,她就直接送给对方。芳渚村委有年轻人结婚,章华华提前好多天准备,在婚礼当天送了一束草编的玫瑰花给新人,让这对新人很是惊喜,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非常开心。
" 我做草编是自己喜欢,别人喜欢我的作品我非常开心,把我是作品送给愿意欣赏的人,他们开心,我更开心。" 章华华说。
多次获奖,希望更多人能关注这门技艺
2017 年,章华华被认定为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叶子艺术区级代表传承人,她常常带着作品来到街道、社区进行展示和经验交流。" 章老师的作品老老少少都喜欢,很多人试着学过,但很难学到精髓。" 丁堰街道芳渚村委工作人员姚金娣说。
章华华的家中珍藏着各种荣誉证书和徽章,一件 "1995 年中国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品 " 更是引人注目。这是一枚别致的徽章,形态是一只纤细的手,是章华华带着作品参加展示会获得的纪念品。当年,许多第一次在展会上见到草编艺术的外国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作品,让章华华记忆犹新。
"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草编需要创作者富有对艺术的爱好、对生活的敏锐触感。我也希望更多人关注这门技艺,让草编艺术能流传得更远、更久。" 章华华说。
(编辑 郭子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