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02
深晚报道|5G手机可致失明 睡觉太多可能痴呆…… 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为以下流言找回真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鼠疫无药可治,得上必死无疑

流言:鼠疫病死率高达 100%,无药可治,染上就等死吧!

真相: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鼠疫杆菌引起。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鼠疫可以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历史上,鼠疫确实引起过大范围的死亡,但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鼠疫的病因、治疗、预防等认识不足。

虽然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现代医学里,鼠疫已不再无药可救。事实上,临床上鼠疫病例已经可以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治疗,治愈率很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未治疗的鼠疫病死率极高,比如最凶险的肺鼠疫,可在发病 18-24 小时内致命。败血型鼠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几乎为 100%。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存活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控体系,只要科学应对,不会出现疫情大范围扩散风险。

5G手机运用毫米波可导致失明

流言:5G 载频是毫米波段,毫米波对眼睛伤害很大,可导致黄斑变形,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失明。

真相:毫米波指的是波长在 1-10 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应的是 30GHz-300GHz 之间的无线电频谱。而我国三大运营商 5G 通信运用到的是中低频,频段在 3Ghz-6Ghz 之间,属于厘米波段,并非网帖当中的毫米波。

关于手机电磁波产生热能的问题,业界早有评判标准,通常用 SAR 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来表示,即电磁波能量吸收比。以 6 分钟计时,规定每公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量不能超过一定标准,这个辐射量也包括电磁波的热效应。美国的标准是 1.6W/Kg, 而欧洲则是 2.0W/kg。SAR 值越大,表示对人体影响越大。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 2.0W/kg 的标准,超过此数值,是不允许入市销售的。实验数据表明,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手机,以及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手机,SAR 值均远低于 2.0W/kg 的国家标准,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流言中提到的 " 黄斑变形 " 也不准确,这种疾病的准确名称是 " 黄斑变性 ",是老年人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临床中,由于用眼不当导致黄斑损伤,只有登山者爬雪山不戴护目镜等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出现。

牙膏可杀灭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病和胃癌

流言:一些牙膏能杀灭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病和胃癌!

真相: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 ) 是一种短棒螺旋形状细菌,是目前引起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最常见原因。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中,口腔里不过是一些 " 散兵游勇 ",口腔不是幽门螺杆菌的储存库。幽门螺杆菌与龋齿的关系尚不明确,单独进行口腔杀菌意义不大。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牙膏能彻底杀灭口腔幽门螺杆菌。某些牙膏的宣传中列举的科学研究均是仅仅停留在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阶段,远远达不到其所宣称的神奇效果。就日常清洁而言,普通牙膏刷牙也能起到清除口腔细菌、减少炎症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患者,应到医院消化科寻求正规治疗。目前最常用的应对方法是多种抗生素和抑制胃酸的药物联合治疗,医生开的杀菌药物通常至少 3-4 种,并且需要持续用药 1 周。

睡太多增加痴呆风险

流言:睡太多的人痴呆风险增加。

真相:网上出现的 " 睡太多的人痴呆风险增加 "" 睡太多容易老年痴呆 " 等报道,内容来源于《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杂志。该研究通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大脑机能(包括记忆力、精神状况、语言能力)等一系列测试,发现每天睡眠超过 9 小时的参试者,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出现显著下降。

然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作者也说还不清楚,并且强调这是一个观察性的研究,不可能得出因果性的结论,更没法推断出机理来。比如很难判断这些大脑功能下降的参试者是因为大脑功能下降而导致睡眠变长,还是因为睡得太多导致了大脑功能下降。网上夸大了该研究的适用范围,错误关联因果,给公众造成误导。

保证充足和有规律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睡多少小时最合适 " 没有标准答案,白天不觉得疲倦,精力充沛,就是最佳的睡眠。

戴 " 脑电波走神监测环 " 可评判小学生注意力

流言:" 走神监测环 " 使用前沿技术,戴其上课可以监测学生脑电波,评判孩子们上课和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打分。

真相:" 走神监测环 " 缺乏物理学支持。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可以出现不同的微电压信号,专注的时候和烦躁的时候出现的微电压波形的确不一样,但是这个信号十分微弱,大约在几十微伏特(即百万分之几十伏特)的量级,需要用极为灵敏的电极阵列才能通过头皮采集到。脑电图的成功应用目前也只限于癫痫病的甄别和诊疗。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脑电信号极其微弱,很容易混淆于背景噪音中。如果这种 " 走神监测环 " 的检测灵敏度或者分辨率达不到百万分之一伏特量级,那么检测结果不可能准确。

即使物理上能够准确测量出脑电信号,由脑电信号形成的脑电图也非常复杂,还不能因此判断出学生是否 " 走神 "。目前脑科学的研究并未给出明确及公认的研究结果,很多关系连定性方面都没研究透,更不用说定量。因此,戴 " 脑电波走神监测环 " 可评判小学生注意力的说法不靠谱。

5G时代再无 wifi 用武之地

流言:5G 时代网络通信速度非常快,因此家中、单位里使用的 wifi 网络再无用武之地,可以丢弃了。

真相:5G 和 wifi 各有优点,目前阶段互为补充才是最佳选项。5G 网速的确超过了现在的千兆家庭互联网宽带,但对于室内环境的信号渗透有所不足,而室内网络通信恰恰是 wifi 的强项,有它的用武之地。

1G 频率为 800MHz,而 5G 频率可达 4900MHz。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衰减也越快,更容易被障碍物屏蔽。这就意味着,仅凭室外基站,5G 很难完成室内信号覆盖。5G 基站最多能覆盖约 1 平方公里,只有 4G 基站的一半多。

5G 时代的一个 " 标配 " 是室分设备。室分设备就相当于 5G 的室内微型基站,可将信号相对均匀地分布到室内。与宽带入户类似,未来三大运营商要想将 5G 基站和室分设备安装到小区里和楼道内,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

而且,目前阶段 5G 流量资费不低,但是基于有线宽带的 wifi 不存在这个问题,相当于无限流量。因此,公司、餐厅等对于网络流量需求很大的固定场所适合采用 wifi,5G 则更适合个人通信的灵活使用。

" 每月‘科学’流言榜 "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标签

失明 痴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