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05
深晚荐书|读经济学,学大局观 让我们来跟孩子谈谈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儿童阶段认识钱是什么、钱从哪里来(劳动所得来之不易)、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延迟满足),成了我们帮助孩子抵抗物欲泛滥的铠甲,应对各种诱惑的利器。

不过,了解这些就够了吗?关于 " 钱 " 的教育就到此为止了吗?

为什么理论上来讲越早订机票越便宜?为什么从银行借钱需要加利息?为什么爸爸不在免费日当天带我去游乐园?为什么国家不多印点钱,这样大家就有更多花了不是吗 ?

其实,孩子众多关于 " 钱 " 的疑问,更是关于这个社会运作方式的疑问,是对事情背后行事逻辑的不解。

在日本儿童经济教育领域工作了 16 年的泉美智子女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想用这套书告诉我们,是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和孩子谈谈钱了。

让金钱教育不在聚焦于金钱本身,谈钱的同时,更为孩子揭秘经济活动背后的逻辑。

在这套书中,作者将场景从家庭拓展到社会、全球,将 " 钱 " 纳入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进行细致且系统的全景式描绘。

作者通过兴趣在先,了解在后的方式,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假设,后展开讲解,带动孩子 " 阅读前,先思考 "。她以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以虚构讲现实,为孩子完整梳理出了人类经济的简明发展脉络。比如,造访圣诞村,通过圣诞老人一起送礼物的故事来了解贷款,参与哥伦布紧锣密鼓的探险准备,来了解什么是股票。

每本书 44 页,每个小知识点约 10 页,一口气读一本轻轻松松,一周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

全套书分为 6 册,对应六大主题:

① 如果没钱了(什么事金钱)

② 如果没有银行(金钱的流动形式)

③ 如果公司光想着赚钱(公司的钱如何流动,公司类型)

④ 如果垄断企业民营化(国家的如何流动,怎么分配)

⑤ 如果收购了公司(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⑥ 如果公司不顾环境问题(金钱与环境的关系)

从 1 册到第 6 册,作者从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 " 货币 " 入手,逐步深入到银行、公司收购、个体经营、垄断等方面,从讲 " 钱 " 横向拓展到 " 钱 " 在社会中的环流。

比如,第 5 册 " 如果收购了公司 " 的主题,主要围绕股份公司的作用、公司的收购、股票暴跌导致破产等话题进行探讨。

但其实第 2 册 " 如果没有银行 " 这一主题中,已经涉及到股票的形式和作用、股东大会、股东等概念了。

第 3 册 " 如果公司光想着赚钱 " 这一主题,也提到了公司的运作形式。

所以到了第 5 册对股份公司的详细解读时,孩子对股票和股份公司的构成已经有了基本认识,自然的主题衔接,阅读起来非常连贯。

另一方面,作者又由 " 钱 " 上升到 " 钱与人生 "、" 钱与环境 " 又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纵深和升华。

比如第三册中,地震了,于是机器人面包店为灾区提供免费面包。

第 5 册中,通过资本家乔克维奇恶意收购,最后破产的事情提醒孩子,脱离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资产就只是虚幻的数字。

先看透,再看淡

本套书的作者试图通过对经济活动的透彻分析,将孩子的视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建立正确的金钱观,看淡金钱的得失。

以第 3 册 " 面包机器人空降北京创业记 " 为例:

一开始,面包机器人自己成立了公司,因为面包里揉进了热情和真心,格外好吃,顾客络绎不绝。

接着,有一个聪明的地球人加入进来,负责打理公司上上下下,面包机器人专心负责烤制。公司扩大了,能做出更多美味的面包,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公司挣到了更多的钱,大家吃面包更容易了。

后来,为了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都能吃到机器人面包,糕点星国王派出了更多面包机器人,空降哈尔滨、厦门等城市,发展出了连锁店。卖出了更多的面包。

从个体户到连锁店的发展,聪明的小读者很快就明白了,原来逻辑就是——公司规模越大,挣得就多。再扩大规模,还能挣到更多钱,更富有了。

作者早就猜到小读者的想法,于是提出 " 如果公司光想着赚钱 " 的假设。于是我们看到,公司再次扩大后,负责烤制的机器人开始忙不过来了,面包里没有了热情和真心,面包品质下降了,顾客少了,挣到的钱反而比之前少了。

作者通过面包机器人的故事,帮助孩子 " 看透 " 公司的各种组织形式,建立起孩子对营利模式的基本认知。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却着意淡化钱的重要性,并提醒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热情与真心,金钱只是额外奖赏,对金钱的一味追求只会适得其反。过度扩张的面包公司虽然仍然能比个体户时期挣更多的钱,但却不是成功的。

读的是经济学,培养的是大局观

很多家长不想和孩子过多地谈钱,大概是怕孩子对钱过分关注。这套书让孩子在更宏大的背景、宏观的角度认识钱、观察钱的流动,将 " 钱 " 的教育上升到经济学层面,意在在正确金钱观建立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全局思维和大局观。与 " 网红经济学家 " 薛兆丰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作者试图通过为孩子揭秘经济背后的逻辑,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第 4 册," 小岛发展旅游业 " 为例:

首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蒂罗琳岛,岛上的居民大多从事旅游产业相关工作,比如在开餐馆、开酒店、当导游等。

这里有一位善良的女王,她掌握着全岛旅游业的命脉,却慷慨地将全岛所得收入均分给每一位参与劳动的岛民,每个人都一样多。

女王的善良和无私让人感动,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结果却出人意料。因为 " 绝对平均 ",无论是拼命工作还是懒散懈怠,都能拿到钱。于是,岛民日渐懒惰起来。

员工对工作没有了热情,顾客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大家都不来旅游了,蒂罗琳岛的旅游产业渐渐没落了。没想到女王的善良与无私,却让大家最后都没有了收入!

后来,女王拜访了雾音岛,意识到了 " 绝对平均 " 的弊端和 " 竞争 " 的重要性,蒂罗琳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光辉。

全书依托图文结合的形式,将重重 " 局面 " 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引导他们从美德以外的角度思考问题。善良无私虽是无比珍贵的品质,但并不是万能钥匙。" 竞争 " 有输赢,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是从长远考虑、全局出发,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更了解,更自适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一环,作为社会的 " 预备人员 " 的未成年人,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法避免与银行、借贷等经济活动打交道。这套书的全景式描绘,向孩子提前剧透了成年后的经济生活,是孩子经济生活的 " 简明见习手册 ",儿童时期了解得越全面,将来步入社会也就越自适,为择业、创业打下基础。

回看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切入点的较高,内容上更具专业性,却也一下子打开了小读者的视域和眼界。整套书都在和孩子谈钱,目光却聚焦于全局思考与合格社会人的培养。将钱的知识上升到经济学的层面,也让金钱教育在财商之上,更进一步。

懂经济更懂孩子

这套书由在日本儿童经济教育领域,工作了 16 年的泉美智子女士编著。

泉美智子不仅是日本儿童文学作者协会会员,也是一位知名的理财规划师。于 2003 成立 " 儿童经济教育研究室 " 后,便一直在进行着 " 儿童与经济教育 " 的研究。

懂经济更懂孩子的泉美智子,深知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一环,而孩子作为社会的 " 预备人员 " 的未成年人,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法避免与银行、创业、借贷、等经济活动打交道。

她想通过这套书,打开孩子的视域和眼界。虽然整套书都在和孩子谈钱,目光却聚焦于合格社会人的培养上,帮孩子建立更高格局,成就更好未来。

这套书引进国内后,由资深译者唐亚明先生翻译,文字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这套书的审定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范建鏋老师。

分册介绍

1.《如果没钱了》

在孤岛求生的情境中探讨经济里的重要道具:货币,谈论了它的目的和作用、货币的发展和演变、合理价格的重要性、以及世界范围内出现统一货币的情况。

在大海上迷航的父子三人告诉孩子:如果没有 " 钱 ",该怎么买东西?

夏令营的同学告诉孩子:如果 " 钱 " 不是纸做的,还能用什么材料去做?

游乐园老板告诉孩子:" 贵 " 和 " 贱 "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电视机前的一家人告诉孩子: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钱统一,会怎么样呢?

2.《如果没有银行》

通过和圣诞老人一起买礼物,和哥伦布组建探险队,来探讨银行、贷款、信用卡、股票的作用及意义。

遭受自然灾害的小岛居民告诉孩子:为什么银行的存在如此重要;

生病的圣诞老人告诉孩子:贷款有时是能帮上大忙的;

遥远的岛国国王告诉孩子:信用卡都是坏的吗?

没有钱远航的哥伦布告诉孩子:股票是怎么帮他筹集远航费用的。

3.《如果公司光想着赚钱》

帮助机器人经营面包店,讲述了从个体户到股份公司再到连锁店的发展路径,并揭示了如果公司只顾赚钱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从糕点星来的面包机器人告诉孩子:个体户 " 机器人面包店 "、股份公司 " 机器人面包店 "、连锁店 " 机器人面包店 " 分别是什么形式,如果 " 机器人面包店 " 光想着赚钱,会有哪些麻烦?

4. 《如果国营企业民营化》

环游梦幻岛屿,了解垄断企业与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不同,以及民营企业为蒂罗林岛带来的可喜变化。

曾经的 " 懒汉岛 " 女王告诉孩子:垄断企业会有怎样的弊端,竞争都是坏的吗?民营企业有哪些好处?什么是股份公司?

5.《如果收购公司》

通过两位主人公的不通选择,诠释公司收购、股票、股份公司的功用与意义。

资本家乔克维奇与林洛斯基通过股票大战和各自的选择告诉孩子:收购公司是怎么回事?公司能被再次收购吗?股票暴跌会发生什么?股份公司的意义是什么?人的一生只是为了赚钱吗?

6. 《如果公司不顾环境问题》

探讨了公司如果一切以利益至上,不顾环境保护所造成的气候恶化,讲述了在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面前国家、公司、个人共同的责任。

来自 2030 年的 10 岁男孩小哲告诉孩子:未来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子,地球也会发烧吗?为什么地球发烧与人类有关?公司和企业与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个人也要为温室效应担起责任?

《10 岁开始的经济学》

著绘:(日)泉美智子 / 文 (日)佐藤直美等 / 绘

译者:唐亚明

中信出版社 2019 年 10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