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晚,@上海财经大学 发布一则处理通报,称 " 经研究决定,给予钱逢胜开除处分,并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撤销其教师资格。"
此前,有自称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一女硕士生通过网络举报,称该院副教授钱逢胜涉嫌性骚扰,上海财经大学当晚即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工作。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上文提及的这位副教授,不但因为师德丧失而丢了教职,也在事发后紧急辞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务,从经济收入到名誉地位,可谓代价惨重。不难想象,在他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很难有机会再这样 " 高光 ",毕竟,一个师德有损的人是没有资格站上讲台的。
教育部之前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高校教师应 " 关心爱护学生 " 和 " 坚持言行雅正 " 这两条规则。在取得教师资格时,也有一项很重要的考量内容,那就是教师职业道德。道德很抽象,也容易伪装,很难通过书面考试进行测试和评分。善良的人们倾向于将学问高低和个人品质相关联,学术著作等身、社会职务众多的 " 钱副教授 " 们于是有了空子可钻。
钻了空子以后怎么办?按网友的说法,部分教师的行为其实已经不能只由所在单位处分,应该司法程序走一下。而在 2018 年某高校文学院教授沈阳被举报性侵女生事件中,《人民日报》针对这一事件,同样指出 " 防范教师性侵学生,不能单凭道德的力量 "。
因此,对于 " 钱副教授 " 这类人,道德谴责当然必要,涉嫌违法的还必须走司法程序,该坐牢坐牢,并不得再从事教师职业,惩罚彻底了,才能让害群之马主动评估自己的道德水准,主动退群。
另一方面,严惩的前提是,真相要被公众知悉。也就是说,被伤害的人要勇敢说出真相,并留下一定的证据,无论对方是谁,身居怎样的位置,或以多可怕的言辞威胁自己。假如实在害怕或无助,可求助父母或所在学校的相关部门,且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总能找到一个发声的空间。
直面是最好的反抗,尤其是对于色厉内荏、图谋不轨的人来说。钱副教授变成前副教授,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还不懂得幡然悔悟,等待前教授们的,可能还有牢狱。
ZAKER 南京评论员 宗青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