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寺有什锦浇头的素面,名声之大,几乎成了无锡的一大特色美食。偏爱三鲜的,浇头里有面筋、笋干、黑木耳、黄花菜等,每一样蔬菜都有着极大的魅力;面汤上面飘着一层清亮的素油,还撒着白芝麻,一碗下肚,满口生香。
拨几勺火红的辣油,淋几滴喷香的陈醋,一碗味鲜料足的大碗皮肚面正式出炉。在街头巷尾那些简陋的条桌上,爽朗粗壮的大汉,优雅玲珑的淑女,白发耄耋的老人,个个一头扎进面碗,呼哧呼哧,大汗淋漓,顷刻间,一碗面就见了底。
苏州的面式很多,其中香气扑鼻的焖肉面最为家常。一块焖肉,首先要将肉放入清水中泡去血水佐以调料稍作腌制,入大火烧熟,剔出肋骨,只留软骨,用刀刮清肉皮,修出刀面,然后再上炉文火慢焐三四个小时,直至肉烂而形不散,肥肉完全如琥珀蜜蜡的半透明状。这样出来的焖肉,那才叫得上是肥则腴而不腻,瘦则酥烂醇香,满口鲜汁,食之不忘。
昆山的奥灶面是苏式面的另一块金字招牌,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煮一碗正宗的奥灶面,火候和汤头都很有讲究。面煮到九成熟还有硬芯时捞到热碗盛的热汤内,端到客人面前正好十成熟。一根根都十分挺括,像古代仕女们的发髻一样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名气颇大的阳春面其实就是一碗普通酱油光面,却是扬州人最喜爱的一种面条。一碗上好的阳春面,盛放在白色瓷碗中,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香味,依稀可以见到虾子,撒了一点葱花,香气四溢,面条筋道爽滑,香味隐藏在面条与面条的缝隙中,虾子沾惹味蕾,酱油鼓动猪油。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被誉为 " 江南第一面 ",因在下面的面锅里加入锅盖一同煮而得名,具有浓郁的平民风格,在镇江家喻户晓。
东台鱼汤面,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 " 江苏名点小吃 "。滴滴香浓的鱼汤,配上劲道顺滑的面条,想来都令人口中生津。
鱼汤面的精华在汤,原料主要是鲫鱼,鳝鱼和面粉。鱼用姜葱去腥,用猪油炸鱼后再煮,使汤变得稠浓,再放些虾籽,汤白汁浓,滴点成珠,鲜到眉毛掉下来。
第八碗:泰州干拌面
老泰州人的早晨就是从一碗香气四溢的干拌面开始的。
看似酱油而不是普通的酱油,是用葱姜姜虾籽盐酱油等调料熬制而成,这也是平常人们在家做阳春面用普通酱油远远达不到效果的缘由,酱油熬制是其味之核心。
品尝过小纪熬面的人,都一致称赞:" 小纪熬面,着实不丑!" 小纪熬面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配料、熬面都很有讲究,所以费工又费时,要想迟到这碗面,需要提前一天预定,并且是十碗以上哦。
第十一碗:常州银丝面
百年老店常州银丝面馆,面汤大都是用黄鳝骨、猪肩胛骨、鸡、海蜒等经厨师精心煲制出来的,再加上小锅现炒的面浇头,如何鲜美可想而知了。
如何做出烂面条是很有技巧的,擀制的时候要压的松一些,面条 " 吃水 " 多,就容易烂。加在面里面的青菜最好是霜打过的矮脚青菜,叶肥肉厚。要是用乡下的土灶铁锅烧,用小火慢慢的煨,再拌上一些猪油,面条充分吸收了汤汁的精华,保证你吃了就不会忘记。
熟炒浇面其实和苏式汤面同根同源,都是浇头面,讲究面、汤、浇头三位一体的综合形象和味道。虾仁清爽鲜美,腰片脆嫩爽口,鳝糊软烂,鳝背却要带着点脆 …… 将每种浇头的独特味道融入汤里,再沁到面中,细细品来,原来常熟一碗炒浇面,其中奥妙,又岂是一句 " 好吃 " 能够说尽的!
宿迁的九鲜面,在传统的面条中加入青菜、香肠、皮肚、西红柿、黑木耳等九种配菜,味道鲜美,分量充足。除了高汤的鲜美,最大的妙处在于面疙瘩。爱吃面的小伙伴都知道,疙瘩面很筋道,越嚼越香,多嚼一嚼还有一种甜甜的感觉。一碗九鲜疙瘩面,多少人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
多数人只听说过朝鲜冷面、哈尔滨烤冷面,然而江苏徐州的最北边县城——沛县的人们却偏偏只好这口 " 沛县冷面 "。沛县冷面起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它与普通冷面不同的一点是 " 冷面热吃 "。
第十六碗:南通跳面
搜罗整理了江苏这么多面食
有你最爱的一碗么?
是不是依然回味着家乡那一碗?
如果漏掉了你的最爱
请留言告诉我们哦 !
来源:真正无锡味
( 编辑 窦钰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