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4 日下午,中国(深圳 · 罗湖)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论坛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聚焦于 "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进行了经验交流、思想碰撞。论坛与闭幕式由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宾华主持。
肖方明:打造和韵校园文化
当天,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首先登台,作《文化孕生智慧:学校特色的 4.0 版本》主题报告。该校通过采取和韵校园文化、" 人和六质 " 课程体系、生活技能课程标准、和声课堂、" 人和讲坛 "、" 五大运行机制 " 等措施的推进,完美践行了 " 海纳百川,和衷共济 " 办学理念。
张立栋:" 三大方面 "" 四有 " 策略推进素质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东城实验学校校长张立栋则就《素质教育的 10 年校本实践》主题,分享了学校应该怎样推进素质教育的步骤和方法。张立栋认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要做到三个大方面,基于现实,谋划发展;立足改变,优质发展;着眼学生,素质发展,同时还要落实好 " 四有 " 策略,即有目标——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有节奏——把握学校发展规律,有支点——选准不同发展阶段的支点,有氛围——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李志刚:打造 " 和谐互助 " 课堂
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校长兼教体局副局长李志刚带来了《课堂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报告。其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 " 和谐互助 " 课堂的具体内涵:创建高效课堂的影响、原因、过程、展示;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高效课堂创建管理机制。李志刚着重强调了 " 自下而上 " 的课改经验,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才干,创建 " 有效课堂 "。
周明: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澳门濠江中学助理校长周明带来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实践经验》的主题报告。该校为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设了系列主题课程,如 " 校史国情教育 "" 教育训练营 "" 中华文化常识达标工程 "" 文化廊 "" 爱我中华游学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方面,濠江中学创建了 " 一中心 " ——世界旅游中心、" 一平台 " ——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一基地 " ——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尚强:身边的榜样、好习惯的培养造就学生高素质
深圳科学高中校长尚强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报告中,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他认为,学生高素质的养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身边榜样的影响,二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率先示范,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做孩子思想文化的引路人;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刘荣青:未来学校的打造需要 " 处处有习场 "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带来了《未来学校全新探索—— " 习场 "》的主题报告。他指出 " 习本课堂 " 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从结构上划分,它包括教、学、习三元结构。" 习本课堂 " 有三个要义:以习为本,以习为价值取向;因习而得,深度习得;由习而异,习的本质是个性化。
基于 " 习场 " 的外在表达和内在逻辑,刘荣青指出 " 习场 " 的五个主要特点为:灵活、可变的环境;多样、可选的课程;个性、可定的技术支持;扁平、可塑的管理;可视反映个体特征的评价。他表示,未来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努力,营造 " 处处有习场、时时能习得,人人在习学 " 的良好氛围。
鱼霞:学校要形成自身特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鱼霞对几位专家的分享作了点评。鱼霞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立足于国家教育改革的方针,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她从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目标出发,详细阐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抓文化和课程建设,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身的特色。
王水发:希望教育人创新作为 砥砺奋进
闭幕式上,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针对如何推进深圳教育的先行示范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在教育创新、明确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怎样培养人、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
他同时指出,这种合力有七个需要:需要中央和省里大力支持;需要本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需要各路专家大力支持;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全市教育人的创新作为、砥砺奋进。
宋强:多实践创新 构建教育新生态
深圳市罗湖区副区长宋强认为 : 为期两天的中国(深圳 · 罗湖)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论坛,既有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也有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的专题讲座,还有不同区域的教育经验交流成果,更有对深圳教育如何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探讨,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
宋强还提出了对罗湖教育工作的三点殷切期望,希望罗湖教育人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和战略蓝图;希望罗湖教育人有敢于担当的作为;罗湖教育人要实践创新,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创新、超越、合作、共享的教育新生态。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实习生胡康俐 通讯员王君竹 邵嫦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