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18
深晚报道|合力构建“声命共同体” 喜马拉雅“听深圳”频道今上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创意融媒之路上步履不停的深圳晚报,再次登上一座新的高峰。

12 月 18 日,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上线仪式暨深圳市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开业典礼在市民中心举行,深圳晚报与喜马拉雅携手孵化的一个全新 " 物种 " 千呼万唤始出来,深圳晚报媒体融合迈出 " 革命性 " 一步。

深圳市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深圳晚报发展有限公司与喜马拉雅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依托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这个双方倾力打造的 " 声命共同体 ",深圳晚报的媒体矩阵里首次出现了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传播平台。一个涵盖深圳晚报、喜马拉雅、ZAKER、网易新闻、八界视频等在内的融媒体闭环搭建完成。

这为深圳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探索又增加了新的模式,也让深圳报业集团 " 一主报融媒体多平台 " 的发展思路延伸到了新的 " 版图 "。

完善的生态环境里,万物竞相生长。

志同道合 探索融合传播新途径

深圳晚报与喜马拉雅的结合,是相似基因的 " 同质相吸 "。

近年来,深圳晚报以媒体融合创新、重构传播逻辑为主线,在改革、调整和优化现有存量媒体产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迅速成为 " 最具互联网长相报纸 ":分别与 ZAKER 新闻、网易新闻达成深度合作;打造了独有的创意战队让梦想照进现实。在 " 野蛮生长 " 的道路上,深圳晚报探索创造出 " 借船出海 "" 超级协同 "" 创意为王 "" 造船出海 " 的媒体融合之路,并指出 " 创意是深晚最鲜明的基因和最强的原动力 " 。

创意与突破也是喜马拉雅与生俱来的企业基因。快速变换而不确定的环境,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对内心的观照、对精神的追求都与日俱增,凭借创新的线上音频形式,喜马拉雅开创了满足人们精神内容需求的商业蓝海,并崛起为声音内容产业里的至高一极。

深圳晚报与喜马拉雅的合作,也是 " 气质相投 " 的相互欣赏。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唯一的大型综合性晚报,自 1994 年 1 月 1 日创刊以来,深圳晚报主要读者群一直是具有稳定收入和一定文化程度的城市家庭,他们是都市读者、知识读者,是时尚文化的引领人、精致生活的开拓者。

从这一点上说,喜马拉雅最符合深圳和深圳晚报气质,它是中国音频第一平台。数据显示,20 岁 ~39 岁用户占据喜马拉雅所有用户数量的 73%,67% 的月用户收入在 5000 元以上,高收入、高学历、高活跃的 " 三高 " 人群是喜马拉雅的主要用户,该部分用户的内容付费意识极其强烈。

颠覆传统 创立合资公司 " 造船出海 "

天眼查数据显示,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喜马拉雅和深圳晚报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这意味着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并不是一个松散联盟性质的产品,而是双方休戚与共的 " 声命共同体 "。

主流纸媒与新锐传播平台的合作深入到资本层面,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在全国媒体融合的探索中无疑具有开创性。

事实上,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 2017 年,双方就已经开始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考察。2018 年三四月份,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与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正式进入孵化阶段。期间双方不断沟通,探索产品契合深圳本地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与深圳各级政府、本地企业和普通用户的交流合作,充分了解了市场需求之后,最终磨合出最适合深圳的产品与服务。

▲石岩街道有声图书馆

喜马拉雅总部是这个 " 声命共同体 " 的坚实的后台,为它提供底层技术、大数据与流量支持;深圳晚报的采访编辑团队、内容制作团队、创意策划团队等则是它的前台,担负着优秀内容落地与推广的重任;作为枢纽机构,喜马拉雅深晚发展有限公司连接着后台与前台,为它提供中台支撑。

这种高度互信、深度融通的 " 声命共同体式 " 的战略合作,将赋予深圳晚报更多的互联网基因,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聚合优质内容 构建本地知识付费体系

显然,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寄寓着喜马拉雅本地化战略与深圳晚报拓展媒体融合疆界的壮志雄心与拿云心思。

这既是一个全流程的生产体系变革,也是一种彻底换脑的传播介质进化过程。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将以声音媒体的方式切入和引爆,用价值资讯、文创内容带动深圳知识付费行业,网聚深圳白领和渴望学习的人群,在追求品质品位的同时,满足用户所需,赢得自身发展。

▲深圳晚报有声图书馆

声音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形式,拥有惊人的生命力。而与传统音频平台的最大区别是,深圳晚报有着根植深圳本土的优势,有将知识、服务更加垂直化的能力。耕耘 25 载,深圳晚报积淀了大量的优秀内容产品,诸如深入探讨深圳特质和深圳精神的《深圳口述史》、大型城市文化艺术项目《影像深圳家谱》等,借助于新的传播介质,这些优秀的作品将再次展现创意内容的强大生命力。

而在更广的层面上,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要聚合全深圳的文创和知识内容,定制转为音频产品,并为深圳用户拓展线下功能性音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有品质的流量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将以一个媒体的方式切入,网罗和聚合海量人群,建构一个完整的深圳本地知识付费体系。

打造融媒体闭环 传播 " 深圳好声音 "

融合永远在路上。

2015 年 8 月,深圳 ZAKER 正式上线,《深圳晚报》将半条命交给移动端,开拓融媒体第三条路;2017 年 3 月 22 日,深圳晚报又迎来网易新闻这一举足轻重的新伙伴,开启传统媒体的 " 基因改组计划 ";近年来,深圳晚报在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上坚持深化语态转变,创新表达方式,夯实内容优势,成效可圈可点。因此,深圳晚报迅速转型为 " 中国最移动化的融合型报纸 ",也为深圳报业乃至中国报业的融媒体发展积累了最新鲜的经验。

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让深圳晚报的融媒体矩阵里首次出现 " 音频媒体 " 这一崭新 " 物种 ",也意味着深圳晚报打通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内的全介质平台,一个融媒体闭环搭建完成。

与此相关的是,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按照 " 内容为王、掌控终端 " 的思路,在打造融媒体平台与爆款产品上狠下工夫,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深圳报业集团已形成以 " 纸媒 + 网站 + 客户端 + 官微 + 自媒体 + 代运营 " 全覆盖的融媒体矩阵,最大限度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争取内容的全渠道、全平台、全网络覆盖。

当前,深圳正处于 " 双区驱动 " 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借助于这个完整的媒体矩阵,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先进经验、发展思路又多了一个声音传播出口,产生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和智慧将被更多地述说与倾听。

此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对于提升深圳的 " 软实力 " 大有裨益。深圳喜马拉雅将通过五大赋能体系:设计赋能、科技赋能、声音赋能、社群赋能和流量赋能,全面发展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音频生态市场,打造声命共同体、超级融媒体、新空间媒体,并向世界传播 " 深圳好声音 "。

创意赋能 开拓线下有声市场

创意是深圳晚报最鲜明的基因和最强的原动力,而声音本身就是极具创意的元素,声音本身就充满了无限可能。深圳晚报与喜马拉雅的联手,势必将无限助推深圳晚报的创意特色。

创意头版和创意头版广告是深圳晚报最闪亮的标签,去年 7 月以来,《深圳晚报》每天推出两个主题的 " 互文式头版 ",因其鲜明的辨识度和独具风范的表现方式,创造了纸媒头版的新景观。深圳晚报新一轮的组织架构改革,推出了创意策划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演艺文化中心、音频中心等新兴创意部门,整个报社都沉浸在被赋能的氛围中,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意动力。

今年 6 月 29 日至 30 日,深圳晚报成功举办创意共享大会暨创新创意超级杯盛典,社会各界创意精英和媒体大咖云集深圳,盛况空前,成为深圳晚报的高光时刻。9 月 29 日,深圳晚报又隆重举办 " 深爱祖国 声动鹏城:深圳市全民朗读大赛颁奖典礼暨深圳市民好声音嘉年华 ",以独具创意的方式,向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的上线无疑是深圳晚报打造创意型传媒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国内创意型媒体的倡导者和引领者,深圳晚报将赋予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更多可能性,借助于创新的运营模式与传播思路,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线上。

未来,喜马拉雅 " 听深圳 " 频道将构建以 " 有声图书馆 "" 喜马拉雅朗读亭 "" 智慧党建 " 等产品为体系的有声城市解决方案,以独特的创意方式,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升级,为深圳用户提供最优质的创意营销解决方案,并将协同深圳各级部门,深入社区街道,记录城市声音,搭建有声内容产品矩阵。

创意无边,让我们共同翘首以待。

深圳晚报记者 李可心 王新根

相关标签

喜马拉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