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12 月 15 日至 16 日,在深圳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两位医务人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患者送去 " 生命的礼物 "。
80后女护士为这一刻等待了 18年
王莹是一名 80 后女护士,来深 20 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术室工作已 9 年。2001 年的那次献血,对于王莹而言有点特别。那时恰逢深圳市正在组建 " 中华骨髓库 " 分站,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很陌生,甚至对此感到恐惧。在献血的时候,她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情况,知道配型成功率非常低。但是一听到工作人员说 " 如果能配型成功,可以救人性命 ",她便毫不犹豫的在捐献书上签字了,之后,事情一过就是好多年。
▲王莹
2018 年,王莹接到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电话,对方来电核实她的个人电话号码以及现在是否还在深圳,但直到那时,王莹还觉得,这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件事。
2019 年 8 月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张医生致电给王莹,告知她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消息时,直到这时,王莹才真实地感受到,自己 10 多年前的心愿要实现了。作为一位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王莹更能体察患者对健康的强烈渴望,所以当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时,王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王莹是一名党员,在同事心目中,工作任劳任怨,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也获得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等多项荣誉。对她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是一次爱心之举,也是她对儿子进行的一次 " 生命教育 "。
90后男医生提前感受救人的快乐
张文宇是一位 90 后的研究生,现在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规培生。读书时代就留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的他,没想到这种幸运的事情这么快就降临在自己身上。
张文宇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这次能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他提前感受到了救人的快乐。
▲张文宇
273万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
造血干细胞移植,指的是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大多从外周血中获取,就像献血一样,无需通过骨髓穿刺抽取,对志愿者身体无不良影响,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恢复。
据中华骨髓库网站有关资料显示,截至 2019 年 11 月 12 日,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到 273 万人份,即有 273 万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累计实现捐献 9127 例,其中涉外 354 例,涉及 28 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已在全省 21 个地级市设立工作站。
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成立于 2006 年,广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以学生和医护人员为主。全省首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采集出现在 2001 年。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据深圳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深圳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 2001 年 8 月 27 日,王莹和张文宇分别是深圳第 313 例、第 314 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深圳晚报记者 刘小涛 通讯员 孙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