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
五年来,无锡立足工商基因和资源禀赋,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发展道路,坚持抓本咬根、戒虚求实,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具有无锡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人才集聚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综合实力迈上历史性台阶,2017 年 GDP 突破万亿元、达到 10511.8 亿元,2018 年达到 11438.62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到 8753.10 亿元、超过 2014 年的全年总量。今年 1 — 11 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7%,高于全省平均 1.8 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四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物联网发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 " 太湖印记 ",去年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过 2600 亿元,为全省的 1/2、全国的 1/4。形成了高性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产值超 1100 亿元、仅次于上海。
着力打造 16 个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预计今年 8 个产业集群将超千亿元。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数 5911 家,较 2014 年净增 735 家、全省最多。全市上市企业累计达 144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 273 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近三年,引进落地投资超 10 亿元重大产业项目 125 个、平均投资规模达 50 亿元,总投资 100 亿美元以上的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基地、总投资 86 亿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厂、总投资 30 亿美元的中环大硅片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建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为历史最好时期。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力量。2018 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4.8%,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 1.73%,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2.85%,全省第二。
加快建设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深远海装备国家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
" 神威 · 太湖之光 " 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冠军,其应用成果两获 " 戈登 · 贝尔 " 奖
无锡近三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 555 家、压减钢铁产能 290 万吨,均为全省最多。深入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全省第一。2014 — 2018 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降幅累计达到 26%。
无锡市作为全国 "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 和 "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 ",两次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
百姓富
"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透过历史的镜头看无锡百姓生活,生长在江南水乡、运河弄堂的无锡人,正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正加快变为现实。
2019 年上半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1%、增速全省第一,创 " 十三五 " 以来最好水平。无锡市民对收入感到满意的达 86.71%,远远高于全省 81.85% 平均满意度。
2019 年 1 — 9 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21.43 亿元,同比增长 8.7%,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 2.0 个、0.5 个百分点,连续 5 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2018 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16.14 万人,创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 1.78%,为全省最低。2019 年 11 月,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大学联合发布《江苏省就业质量蓝皮书》,无锡以 86.85 分的成绩成为全省就业总体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有 64.28% 的无锡人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满意,比全省平均值高近 4 个百分点,名列苏南地区首位。2017 年、2018 年,无锡连续两年作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市获省政府通报表彰,全省唯一。
2018 年,无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满意度总指数 83.9 分,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基本公共交通等满意度均位列全省第一。
2019 年无锡市区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 900 元提高到 960 元,实现低保标准连续 11 年增长。在全国首创重大病自费支出救助政策,对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 " 托底 ",实施不限次数、" 全病种 " 救助,为破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一全国性难题贡献出 " 无锡方案 "。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获全省推广,孤儿养育救助标准居全省第一。率先在省内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目前已覆盖 338 万人。
深入实施经济薄弱村脱困致富工程,提前一年完成村级集体收入低于 200 万元的 155 个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任务。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今年将提前实现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的目标。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帮助陕西省延安市、青海省海东市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
越来越多的无锡人从危旧房、棚户区搬进花园式小区。越来越多的无锡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
江南大学 2 门学科入选 " 世界一流学科 " 建设计划,东南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揭牌、国际校区启动首期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正式招生,无锡太湖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无锡获评省 "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居全省第一。推进学校食堂治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食材集中采购配送。
深化 " 健康无锡 " 建设,实现 " 医联体 " 全覆盖,全面推进名院、名科、名医 " 三名 " 战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
2015 年 5 月 1 日《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层面出台的养老机构条例。截至 2018 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数 162 家,机构养老床位 4.18 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 40 张。
2019 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2880 元和 500 元。牵头编制的国内首个省级智慧养老地方性标准在全省实施,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保障对象增加到 13 万人,入选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
无锡被命名为省首批 "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实现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 " 城乡社区行政村全覆盖。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达到 2.84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 40%、全国领先。
无锡马拉松、2019 斯诺克世界杯、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中国(锡山)国际象棋女子名人赛、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 5 个赛事获评全国精品赛事。
环境美
五年来,无锡围绕建造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着力推进城乡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区域联动、生态宜人、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规划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优化形成 " 一轴一环三带 "" 一体两翼两区 " 市域空间布局。太湖新城建设在体制调整后迈出新步伐,老城区更新改造取得新进展,城市双核联动的格局基本形成。
加快推进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锡澄 S1 线开工建设,锡宜 S2 线即将开工。
打破高速公路建设 " 停滞期 ",开工建设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长高速、常宜高速、宜马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其中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段总投资 103.74 亿元,是无锡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公路基础设施项目。
加快建设 " 轨道上的城市 ",地铁 1 号线、2 号线已经开通,3 号线、4 号线加快建设,同时开启第三轮轨道交通线规划建设,努力构架 "8 线 +1 支 " 新线网。
苏南国际硕放机场升格为 "4E" 级国际机场,货运航班频次全省第一。" 十三五 " 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 700 亿元,比 " 十二五 " 翻一番多。
连续 4 年把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作为全年第一个全局性会议,整体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好转幅度好于全太湖,总氮浓度近 30 年来首次达到Ⅳ类标准;国省考断面优Ⅲ比重四年提高 47.8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最高,太湖连续十二年实现安全度夏。
2018 年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综合评分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 PM2.5 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 " 双达标 " 城市。锡东垃圾焚烧电厂复工投运、为近年来全国同类项目原址复工的唯一成功范例,带动固废处置体系趋于完善。近两年累计关停取缔 " 散乱污 " 企业 10589 家、全省最多,完成整治 6551 家。
率先在苏南地区开展农房建设工作,首批确定 107 个试点村,首个农村整村住房翻建项目已交付使用。
在省内率先启动 " 一推三治五化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6 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15 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50 个。
扎实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拈花湾、融创文旅城、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建成投运,省级及以上度假区在市(县)区实现全覆盖。获得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社会文明程度高
"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从 " 泰伯奔吴 " 到文脉南迁;从东林书院到 " 三美 " 教育;从太湖鱼米乡到文明城市群 …… 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也是文明的演进史。无锡始终坚持 " 两手抓两手硬 ",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创新引领、步伐坚定!
无锡享有 "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 " 美誉,荣获 " 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 和 " 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 " 称号。2017 年 11 月,无锡新添一张沉甸甸的名片——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连续三届获评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 " 长安杯 "。积极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实现 " 七连冠 "。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惠山古镇联合申遗,启动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无锡段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两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举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 500 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拍摄制作了 400 多部影视剧,带动无锡影视产业整体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无锡获批设立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前几日,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这位小女孩刷屏?
一座城市的文明,离不开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点滴付出;一座文明的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五年来,无锡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 " 四个意识 "、坚定 " 四个自信 "、做到 " 两个维护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无锡政治生态状况和干部干事氛围得到中央巡视组、督查组、调研组和省委的充分肯定,2018 年在全省设区市年度综合考核中被评为第一等次。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无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紧紧围绕省委对无锡提出的 " 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 的定位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现代化形态中的无锡,着力推逬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在建设 " 强富美高 " 新无锡的生动实践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全面构筑新优势。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