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23
深晚报道丨31位留学生联展亮相深圳,从世界顶级名校带回最新艺术风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今世界艺术创新层出不穷,最新的潮汐和方向是什么?31 位从深圳走向世界顶级艺术名校的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师,12 月 21 日在海翔广场举办了一次引人瞩目的艺术作品联展,将来自海外的最新艺术风潮带回国内。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本次展览名为 " 未来?未来!2019 国际小燕校友留学生艺术作品展 ",主题是 " 边界 · 融和 "。展出的作品,均来自从深圳国际小燕走向世界顶级名校的留学生,包括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罗德岛艺术学院、AA 建筑联盟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密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国际一流艺术院校,作品类型充分体现 " 融和 " 主题,包括电影、动画、建筑、汽车设计等多元化内容。

这也是第 14 次以 " 未来?未来!" 为名的国际小燕画院学生作品系列展,是该系列展览最完整、最成熟、水准最高的一次。展览将持续至 2020 年 2 月 15 日结束。

汇聚海外最新艺术风潮

" 未来?未来!" 是国际小燕画院一个系列主题展览,自 2013 年以来,每年都在粤港及海外其他城市定期举办,至今已举办 13 届,在艺术界影响很大。

▲展览现场

第一个 " 未来 " 后面是问号,第二个 " 未来 " 后面是感叹号。国际小燕院长张晋君告诉记者,策划这一系列展览的初衷,就是想明确指出,这些年轻的学生正在成长为未来不容小觑的艺术家," 他们是未来艺术的方向吗?是的,他们就是未来!"

" 未来?未来!" 系列展曾在深圳美术馆、华 · 美术馆、巢美术馆展出,与广州美院、雅昌艺术中心合作办展,也曾亮相文博会、深圳国际车展,更曾移师香港、远赴澳大利亚办展。但本届展览,在张晋君看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是目前为止最完整、最成熟、水准最高的一次。"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参展的 31 位年轻艺术家都是从深圳国际小燕走向世界顶级名校的留学生,有已经工作的设计师,也有在校学生,有的已经有成熟的作品系列,有的参与国际大导演的电影制作,有策展、获奖经历,就连大一大二的学生,都带来了极具独立思考、完成度相当高的作品。

▲展览现场

张晋君介绍,本届 31 位参展的年轻艺术家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查普曼大学、罗德岛艺术学院、AA 建筑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学院、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哈特福德大学、加州艺术学院、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艺术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北德克萨斯大学视觉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大略艺术学院等院校。

他们带来的参展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类型,包括电影、动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汽车设计、游戏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插画、版画、油画等多元化的内容。

全世界最一线的艺术教育,将带来无限可能性。在张晋君的设想中," 未来?未来!" 系列展是一个展示未来艺术可能性的平台,更是一个整合各类艺术元素、碰撞出伟大艺术家的平台," 我们已经从他们身上看到未来,在这种整合之下,他们的未来可能更具爆炸性。"

不只是跨界,而是融和

去年展览的主题为 " 边界 · 跨界 ",今年定为 " 边界 · 融和 ",张晋君解释说,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和新媒体,都在走向一个混合话语的状态," 如果说过去几年人们看到了跨学科、跨领域带来的艺术上的可能性,今年以来,这种学科之间的‘边界’基本已被打破,大量艺术作品都呈现出一种融和的全新状态。"

▲展览现场

参展作品充分体现了年轻艺术家们对 " 融和 " 这一命题的理解。

▲ 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读平面设计专业的桑旎

桑旎带来的参展作品名为《数据身份结构图》,用平面设计、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来自深圳的 "Z 世代 " 艺术家对社交网络、网络暴力等话题的思考。" 这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并不精通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情况下,用个人经历和见解来提出的一种思考。" 桑旎说。

同样是平面设计,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刘晨皓,用《千字文》的开头四个字 " 天、地、玄、黄 " 来代表中国汉字,在与西方的拉丁文的拆解、对比之中,试图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而谭博浚的模块化哥特字体设计作品,则选取了西方的中古字体 " 哥特风格字体 ",给人极强的复古感和视觉冲击力。

同样是服装设计,幸子琪和罗慧霞的作品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向。罗慧霞的设计天马行空,充分展示出了女性服装的可能性。幸子琪的拼接裙设计,则更像一件实验性的当代艺术作品,她从剪布的边角料中获得灵感,试图唤起人们对服装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来自 AA 建筑联盟学院的和小雅在分享会上

还有艺术家把插画嫁接到面料设计之中,有些则将影像艺术参与到感官实验,都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创作形式,而是颠覆传统、打破常规,非常开拓眼界。

他们的作品更面向 " 未来 "

由于此次展览带来了许多国际最前沿的艺术风潮,吸引了许多业内人士前来观展。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在现场告诉记者,这些来自世界顶级艺术院校的年轻艺术家,让他看到了中西方艺术教育的不同之处。

" 西方艺术教育更注重面向未来的问题和可能性,中国的艺术教育更多是面向现实、看重实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沈康说。

▲赵博晨在讲解自己设计的巴哈 1000 越野竞赛专用车

赵博晨设计的巴哈 1000 越野竞赛专用车、倪梦皓的洛杉矶建筑综合体设计等作品,都给沈康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来自东方的年轻艺术家,或者把中国文化注入设计之中,或者更多面向未来、注重设计的体验感,或者直接将设计与产业相结合,都有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成熟的商业转化能力,让我们看到了更开放的思维方式。" 他告诉记者。

▲目前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梁赫伦,此次带来的参展作品是丝网版画《撞击的三个瞬间之二》

梁赫伦已是 A-Z 艺术交易平台学术论坛主持人,其油画、版画作品入选全国及省级展览,此次带来的参展作品是丝网版画《撞击的三个瞬间之二》,延续了他的标志性主题—— " 船 " 和 " 潜艇 "。

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刘晨皓,如今是一名自由设计师,主刀了多个原创网红 IP 展,如正经疯人院、正经绿洲 等展览的主视觉、物料、周边产品。2017 年,刘晨皓被评为 lofter 平台 top10 平面设计师。

不只是展览,更是传承平台

记者了解到,参展艺术家中,在小燕画院学习时间最长的有十几年。这些从小燕画院走出去的青年艺术家,其从业经历、心路历程是前来观展的人们最关注的。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校友分享会。参展的青年艺术家们把自己从世界一线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与大众分享,为即将踏上更高艺术殿堂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学习经验。而深圳的高中生、学校校长和老师们也参加了分享会,互动十分热烈。

▲正在普瑞特艺术学院读建筑设计专业的叶子铭在讲解参展作品

叶子铭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设计作品——哥伦比亚大学船坞,这件作品的建筑模型已被学校收藏。来自 AA 建筑联盟学院的和小雅,则分享了一个建筑方案《爱之千原》,背后贯穿着她对当代都市人情感交流的反思。

▲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版画专业的梁欣语

梁欣语分享了自己设计的立体书、迷你书,并就书籍装帧设计这一小众的艺术形式,与大家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今年刚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徐浩然在分享会上

徐浩然此次带来的两件新作,分别是位于澳门老城区的透明娱乐场、斯坦福大学的展览馆构想,前者带有社会实验性,后者则提醒人们反思土地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分享会上,徐浩然从课程设计、校园文化等多方面,讲述了斯坦福大学带给他的最大感受——学术自由。

" 这些参展的青年艺术家,在美国、英国的顶尖艺术院校里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年年拿 A。通过他们的作品、所思所想,可以看到全世界一线院校的学生在想什么,国际一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艺术方向是怎么走的。" 张晋君说。

▲部分参展青年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小燕画院 39 年来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成绩斐然。最新消息,国际小燕学生已经获得 2020 年提前批次 offer 共计 74 份,涵盖康奈尔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大学等多所世界顶级名校,共计 228.4 万美金奖学金。

" 拿到 offer 只是一张入场券,一流学校看你真正的专业实力,看看海外名校的师兄师姐们都在做什么,让自己的方向更明确。" 张晋君说,在此意义上," 未来?未来!" 系列展更是一个传承的平台。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标签

留学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