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25
深晚报道|“深圳地产先行示范大典”正式启动 全维度打造中国地产价值IP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40 年深圳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地产发展史;深圳 " 样板房 ",一度代表了中国地产的高度。

今年,又是深圳里程碑的一年。8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份划时代的文件以史诗般的宏图规划赋予了深圳未来新使命。

深圳地产,在 " 先行示范 " 的语境下,必将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职责。因此,如何让深圳地产重归 " 引领 ",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命题,更是未来对这个城市的赋能。

12 月 23 号下午,深圳湾 1 号云颂音乐厅,在这个能代表当下深圳地产行业最高形态的地方,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深圳晚报、深圳客、圳在买房联合发起的 " 深圳地产先行示范大典 " 正式启动。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深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鹏瑞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李维,深圳中原二级市场董事总经理玉家雄,勤城达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纪雪玲等近百家深圳地产企业、机构及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深圳晚报社总经理周智琛担任现场特邀主持。

深圳地产如何 " 先行示范 "

" 深圳地产先行示范 ",顾名思义,这无疑是关于深圳地产过去的梳理,更是对深圳地产未来价值重新思考的开始。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在致辞中,率先提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命题:" 今天,面对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与新方向,深圳地产如何持续引领中国地产、持续创造城市价值,将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随后的沙龙环节,在《深圳客》创始人罗凤鸣主持下,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勤城达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纪雪玲以及知名地产媒体人朱文策,对上述命题,对深圳地产的过去与未来,分享了独到见解。

四个关键词:轨道、聚集、高度与通达

" 不到深圳湾 1 号,不知道什么叫国际湾区;不来云颂音乐厅,不知道什么叫世界城市。" 长期研究全球城市的郭万达以非常形象的观点开场。他认为,深圳 40 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最重要的引领就是创新。

他说:" 没有政府的改革创新,没有住宅的体制创新,金融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深圳的全球城市。从企业角度发展来看,没有创新驱动,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也不会有今天深圳地产。"

而关于先行示范与大湾区视角下深圳地产的未来,郭万达提出了四个关键词:轨道驱动、聚集分散、密度高度、通勤通达。

他认为,大湾区一定会驱动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德国的面积大约是广东省面积的两倍,但是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几乎是广东省的 10 倍,所以大湾区城市群崛起,首先需要刺激轨道交通的发展。

接下来就是聚集分散,因为生产要素会往营商环境好的地方聚集,造成城市成本包括房价的上升,这时候有些产业与产业人群受不了就往外走,但是往外走,总部还在你这里,所以聚集和分散是必然规律。

第三个关键词是密度和高度,深圳的 GDP 和全球性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不管是总量还是人均,而一个城市房子的 " 高度 " 是靠这里创新的高度来支撑的,光靠低价值产业,房价高了谁埋单?

最后一个规律是通勤和通达,上班城市和居住城市不是同一个,这种情形将来会大量出现,可能你住在东莞惠州,公司在南山,依靠一小时轨道交通往来。这时候中心城市周边的房价会便宜,但是中心城市本身的房地产价值会越来越高。

打开 " 魔盒 " 的活力之匙

" 从深圳 40 年发展来说,如果说要找一个关键词,地产行业对深圳最大的贡献就是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研究城市产业与行业的王为理认为,深圳地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 " 魔盒 "。

深圳地产的活力究竟在哪里?王为理总结是:深圳地产通过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对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启蒙,意义重大;其二是深圳地产在全国创造了很多有活力的企业和机制、全国领先;第三是深圳地产独特的居住与城市的关系,让城市处处表露出很多非常鲜活,让人舒适又能激发人更高追求的空间。

关于未来,王为理说:" 深圳作为湾区的核心城市、未来的全球标杆城市,建设出来的房产也好,地产也好,一定是以宜居为最主要的目标,要让房地产回到‘诗意地栖居’。"

深圳开发商要学会为世界留下 " 作品 "

" 深圳地产行业为中国的地产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拥有二十多年地产行业经验的勤城达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纪雪玲,从另一个细节关注深圳地产的价值。她说:" 因为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和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从深圳起步,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房企集团,所以深圳地产的引领,少不了‘人’的核心要素。" 她认为,总有一群深圳企业家和地产人,在不断地去研究怎么样做更好的东西,更好的产品,更适合现在人居住需求的产品,因为这种孜孜不断的追求,所以深圳地产一直朝气蓬勃。

而在先行示范的战略框架下,开发商能做的还是创造最好的产品。纪雪玲认为,开发商应更多考虑作品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过去开发商拿到一个地块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园林、景观、户型;但是今天的深圳已经不再是深圳人的深圳,而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深圳。开发商获取的地块资源都将越来越稀缺,因此更多要考虑为深圳这座城市,甚至为这个世界留下来什么样的作品。

" 土地可以卖,要比不可以卖好。" 在朱文策看来,从地产角度看深圳 40 年,这是原点,也是最为重大的事情。他说:"1987 年的深圳土地拍卖,深圳告诉每一个人,可以通过土地的买卖、房屋的买卖,获得自己的产权。也正是因为底层是产权,才会激励持续创新。" 从此开始,深圳 40 年,产权概念深入人心,也完全颠覆了许多深圳人的生活。

朱文策说:" 深圳这样一个城市,孕育出来这样的市场精神,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是一种包容与奋斗的精神,同理在房地产领域也是一样的。" 他认为,深圳过去创造了那么多的第一。在深圳这样一个土地上,做得不敢讲更好,但至少做出了努力。

深圳的未来,朱文策比较乐观。在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 " 双区规划 " 下,如何继续坚守这个城市的基本价值,决定了深圳的未来。

全维度 IP 打造 重塑深圳地产引领之力

40 年后,重新寻找深圳地产先行示范的模式,重塑深圳地产的引领之力,不仅需要观点与分享,更需要全行业的共识与践行。

此次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深圳晚报、深圳客、圳在买房等多家媒体与机构,率先发起 " 深圳地产先行示范大典 " 活动,正是从主流与权威的视角出发,多维度、有深度地剖析深圳地产在当下与未来的先行示范价值,重塑样板形象,传递主流声音。

" 深圳地产先行示范大典 " 将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由深圳地产先行示范特别报道、深圳地产先行示范项目巡礼及系列价值沙龙、深圳地产先行示范高峰论坛及颁奖典礼等多个部分组成。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有持续影响力的中国地产活动 IP,成为展示深圳地产行业形象、展示深圳人居发展成就的主流平台。"

深圳晚报记者 杨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