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2-25
一亿年前,有群恐龙在哈尔滨“玩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说到哈尔滨,你脑海里蹦出的是不是白皑皑的冰雪世界?其实,在哈尔滨,除了雪,还有恐龙!

△足迹点概貌

12 月 25 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对外宣布,他们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依兰县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足足有 70 个。据了解,这是黑龙江省报道的第一个大规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点,数量多,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同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及恢复该地区古环境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太惊险,差点遭遇毒蛇

" 黑龙江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1902 年,俄罗斯学者在黑龙江北部嘉荫地区龙骨山晚白垩世渔亮子组发现了满洲龙,它属于鸭嘴龙类恐龙。" 邢立达说。

而这次发现,得来不容易。2018 年夏,化石爱好者朱利在哈尔滨依兰县达连河镇的一个剖面上发现了双壳类化石和龟化石,在这些化石旁边还有一些凹坑。这些凹坑看起来疑似古生物的足迹。

这些凹坑真的是古生物留下的吗?邢立达团队得知后,迅速奔赴现场展开考察工作。

△考察队利用软梯测绘恐龙足迹

" 足迹点在一个倾角接近 70 度的大陡坡上,科考的过程充满艰辛。起初,我们借助软绳梯,希望可以对足迹进行必要作业,如描轮廓,测量和拍照,但是绳梯及其不稳定,无法进行必要操作,特别是拍照取样。于是,我们求助于当地路政部门,路政部门派来举高车,帮助考察队获得了化石点的图像信息。" 邢立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邢立达介绍说,科考的时候,他们还险些遭遇毒蛇。" 化石点附近的草丛茂密,是蛇的主要栖息地,而且都是剧毒的蛇,如:乌苏里蝮蛇和虎斑颈槽蛇。有一次,我们队员在岩壁上放置比例尺时,就与乌苏里蝮蛇‘擦肩而过’。"

△仅有趾迹的鸟脚类恐龙足迹

大发现,一亿年前恐龙群在这活动

那么,这些足迹,是古生物留下的吗?邢立达的回答是:是!一亿年前的恐龙群留下的。

△各趾平行的兽脚类恐龙足迹

邢立达介绍说,依兰恐龙足迹群由 5 条行迹共计 70 个足迹组成,包括平行的蜥脚类恐龙行迹、三趾型鸟脚类行迹,延长的三趾型兽脚类行迹。

其中,蜥脚类足迹的后脚的长度约 49 厘米。鸟脚类足迹以趾迹为主,第三趾最发达,第二趾,第四趾的爪迹几乎呈三角形,且前缘圆钝。三趾型兽脚类的爪痕平行,被暂时归于游泳迹 ……

△蜥脚类恐龙行迹

" 通过这些恐龙足迹可以知道,一亿年前这里是水畔。而这里是恐龙常来的活动区。当时,这一带的恐龙有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甲龙类等。" 邢立达说。

为什么说一亿年前这里是水畔呢?邢立达说,恐龙的脚印能保存下来条件非常苛刻。他说,在漫长的恐龙时代中,恐龙走过许许多多的路,留下了无数的脚印,如果每一个脚印都能保存下来,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然而,科学家们发现的恐龙脚印并不太多,因为恐龙的脚印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比如,在干硬的地面上,恐龙走过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很快便消失了。在过软的地面上,恐龙脚印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在泥沙的温度、粘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

(邢立达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