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2-27
三年拍摄上万张照片,南通这名医生用光影“收录”人间百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 你如何看待生老病死?"" 你最近有压力吗?"" 你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 听到这样的对话,一般人会以为发生在心理咨询室或哲学课上。然而,提出这些问题的主人公,其实是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三年多来,他与 500 多名患者和家属交流,留下了一万多张照片。直面生死,记录人性,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医生姚帅来说,摄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业余爱好。在倾听他人的同时,他也在对这份职业展开更深刻的思考。

△姚帅医生本人

一台相机记录人生百态

单反相机,引闪器,闪光灯,电池充电器,这是姚帅拍摄时携带的固定装备。医院没有专门的拍摄场地,他在角落里常年备着三脚架、背景布和反光板,下班后搭起一个临时的摄影棚。精神紧张的病人或家属在这里放松下来,将最真实的姿态定格在姚帅的镜头里。

皱纹是阅历的见证,笑容是释然后的沉淀,哭泣是卸下心防后的发泄。姚帅发布在博客里的人物照片都是黑白色,没有了色彩的加持,他拍摄的人物神情显得更为现实和富有张力。一万多张照片展现着人生百态,有走到人生边缘的耄耋老人,也有五六岁不谙世事的孩童。他选择的拍摄对象大多很随机,从不给自己设置选择的门槛或标准。

这三年多来,给姚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 25 岁的年轻小伙小吴(化姓)。毕业于体育师范专业的小吴出身贫寒,但学习生活都非常努力,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报考当地小学的体育老师岗位,却在最后的体检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肾病。不但无法参加工作,他还要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生活仿佛一下子从顶峰跌到了谷底。

小吴曾一度面临崩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偶然间听说小吴的事情后,姚帅找到了他。" 他逐渐接受了事实,在平静中获得成长,内心也变得强大而乐观。" 姚帅说,小吴从最初的痛苦中走出来,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接触到哲学和文学类的书籍。充盈起来的内心世界,让小吴变得如释重负,开始学会与痛苦和解,顺其自然地生活。

很多人会以为,患者和家属们讲述的故事应该是带有沉重色彩的。但姚帅记录下的那一段段人生经历里,却不乏温暖的瞬间。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他刚刚给一名老病号拍摄了一组照片。这是一名肝硬化中后期的六旬老人,他没有自己的孩子,将几个侄子侄女视若己出。孩子们长大后也非常孝顺,担负起了照顾老人陪他看病的责任。老人年轻时历经贫穷和困难,晚年时生活得却非常幸福。

△在医院搭的 " 摄影棚 "

双重身份下的光影人生

既是医生,又是摄影师,这样的双重身份并不多见。于是世人的眼光里,对姚帅本人的故事多了几分好奇。

与人像摄影结缘,对于姚帅来说,可以用 " 注定 " 二字来形容。

高中毕业那年,他在公交站台附近见到了一名佝偻着背,顶着暴雨推板车前行的妇女。板车上堆满了沉甸甸的砖头,和大雨中瘦弱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幕深深烙印在姚帅心里,心酸之余,他也有了想要记录下人间疾苦的念头。

在南通大学读书时,他就开始自学摄影技术,当时他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他要将镜头对向社会。" 我喜欢观察大家的喜怒哀乐,想要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故事。" 姚帅说。

2013 年从南通大学毕业后,姚帅来到通州区中医院,成为了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美国摄影师布兰登 · 斯坦顿拍摄的 " 人在纽约 " 系列照片,深深触动了姚帅,让他开始想把镜头对准自己的患者和家属。医院里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于摄影师来说便是一个天然的取材来源。

2016 年,姚帅正式着手拍摄 " 人在医院 " 系列照片。在每次拍摄前,他都会与对方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在对话时,他们不再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更为纯粹的倾听者和讲述者。

" 你如何看待生老病死?"" 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对于不同的讲述者,姚帅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但与生死悲欢相关的那几个命题,最常出现在他们的对话中。" 其实很少有人平时会思考这些问题。就算是患病之后,很多患者也不会想得这么深入。" 姚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能让对方有情绪排解的渠道,抒发出内心的孤独,从而获得内心的从容和平静。

△姚帅拍摄的作品

三年沉淀出上万张照片

如今,姚帅已经拍摄了五百多人,照片多达上万张。他的故事被媒体关注,便从一个倾听者,变成了一个讲述者的角色。这样的身份转换,也让姚帅开始思考,自己身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 因为我之前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后来通过媒体走进公众的视野,我就开始想大家是为什么关注到我。可能是因为医患关系本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希望出现乐于倾听和态度随和的医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期许,都在希冀出现能更流畅沟通的医患关系。" 姚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可能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作为一名医生,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劝慰者,但在对话时他更注重客观的记录,希望能展现出更为真实的一面。

在这期间,他也发现患者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沟通。很多人得病后,心境会发生改变,变得更需要他人的温暖和陪伴,也更渴望表达自己。不论是家人还是医生,要是多一些沟通和对话,对于病人来说可能就是莫大的安慰。

因为涉及到病人的隐私,姚帅并没有将患者的故事分享到网络上。他对话过的受访者,有一部分已经去世。如今姚帅也在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接下来还能多做些什么,作为一名摄影师,未来将如何把自己记录下来的片段分享出来,他可能会选择开办一个展览,或者出一本影集,也希望将来能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

(本人供图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标签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