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30
深晚报道| 罗湖交出2019年亮眼成绩单 2020年准备这么奋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2 月 30 日上午十时,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罗湖会堂启幕。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向大会作报告,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智勇主持会议。

在报告中,罗育德表示,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深圳建市、罗湖建区 40 周年,在罗湖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罗湖迎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 " 双区驱动 " 的重大历史机遇,各项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交出了一份全面振兴发展的精彩答卷。

新的一年,罗湖将实施 "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 等 7 个 " 坚持 " 和 " 第一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建设 " 高质量发展高地 " 中增添新动能,用奋斗书写答卷,用担当承载梦想。

用奋斗书写答卷 2019 年获得国字号荣誉多多 罗湖民生方面表现亮眼

在 2019 年,罗湖区获得的荣誉多多,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2019 年罗湖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24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8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332 亿元,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十三五 " 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在民生福祉、环境品质、城区安全等方面,罗湖区表现亮眼。罗湖新增中小学学位 6589 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提升到 8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午餐午休服务开通率达到 96%,罗湖教改 " 荣获全国 " 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 优胜奖。

以做强社康中心、做优家庭医生服务为抓手,为居民提供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罗湖区卫健局获全省 " 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 称号。罗湖区安排了 1.33 亿元实施 1300 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新增 1.6 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所有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喜获 " 全国围棋之乡 " 称号。

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罗湖出台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22 条,在全国率先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测评,获评 2019 年度 " 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区县 "。

罗湖的 " 数字政府 " 和 " 智慧城区 " 建设全面推进,"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 更加便民,行政审批事项 100% 实现 " 最多跑一次 "、八成多实现 " 零跑动 "," 罗湖政府在线 " 连续四年获评 "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 第一名。

罗湖现已经全面推开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创新,以 " 小切口 " 撬动大变化,相关经验人入选全省 "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践创新项目 " 和 " 深圳 2019 治理现代化十大优秀案例 "。罗湖区人大常委机关被省人大常委会授予 " 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 " 荣誉称号。

用担当承载梦想 2020 年罗湖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等七个 " 坚持 " 及 " 第一 "

罗育德表示,罗湖区要紧紧抓住 " 双区驱动 " 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全方位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着眼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八个方面主动谋划,勇做新征程锐意进取的攀登者。

这八个方面包括在坚持规划引领上主动谋划,高质量编制 " 十四五 " 规划;在突出功能提升上主动谋划,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在加快产城融合上主动谋划,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在强化内通外联上主动谋划,完善城区综合交通网络;在优化公共服务上主动谋划,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提升环境品质上主动谋划,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城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主动谋划,让城区与山水共生共融;在完善基层治理上主动谋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对于 2020 年工作,罗育德用七个 " 坚持 " 和 " 第一 " 概括了七项重点工作。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建设 " 高质量发展高地 " 中增添新动能。

罗湖全年将城市更新新增产业空间 16.5 万平方米,实现土地供应 24 公顷、固定资产投资 160 亿元,拆除消减违法建筑 120 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 3 个总部大楼,启动二期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创新模式建设 2 个联合总部大楼,高起点打造梧桐 AI 生态小镇。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级合作平台,加快 " 过境 " 土地整备和规划调整。

完成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更新统筹规划审批,启动文锦渡口岸改造前期工作。结合莲塘口岸开通,主动对接《香港 2030+》规划和创新资源,实施鹏基工业区综合整治,引入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优质项目。

坚持法治是第一保障,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环境,在建设 " 法治城市示范 " 中开创新局面。

罗湖将持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推出街道大部制改革 2.0 版,巩固社区体制改革成效,启动 " 大网格 " 管理改革,全面理顺基层治理链条。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社区,择优打造 10 个宜居示范小区,以点带面破解老旧住宅小区失管、物业管理纠纷多发、民生服务缺位等基层治理难点痛点问题。

统筹推进渔民村整体规划改造,通过提升社区环境、强化民生服务、创作主题作品等方式,探索打造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村。

坚持文明是第一形象,着力塑造现代文明城区,在建设 " 城市文明典范 " 中打造新名片。

罗湖将开工建设 " 两馆一中心 "、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完成市工人文化宫重建、罗湖体育中心改扩建等项目规划,有序推进思月书院、元勋旧址修缮工作。

精心办好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粤港澳 " 粤剧粤曲 " 交流展演等文体盛会,主动承办重大文体赛事,加快建成彰显岭南特色的湾区人文高地。

坚持民生是第一目标,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 " 民生幸福标杆 " 中争创新优势。

罗湖将深化集团化办学,探索新模式筹建粤港澳城市大学,把深圳市美术学校办成全国一流的艺术高中。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学位供给、校外午托机构监管、发展普惠托育等难点问题。

年内建成 2 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完成 2 所学校改扩建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 2700 个,推动新改扩建学校开工 9 所。多措并举提高公办园比例,确保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 50%。

推动罗湖区中医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争创 " 三甲 ",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周边用地优化,依托 " 过境 " 土地筹建高水平的国际医疗城,加强与香港研究机构和医疗团队合作,让居民不出罗湖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医疗资源。全年完成 " 二线插花地 " 棚改固定资产投资 24 亿元,加快推进边检二大院、景福花园、船步街片区棚改工作。

坚持生态是第一品牌,精心打造美丽罗湖,在建设 " 可持续发展先锋 " 中实现新突破。

罗湖将协调推进笔架山河暗河暗渠复明工程列入全市重大项目,消除沿线安全隐患,打造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启动沙湾河等河流沿岸 10 公里碧道建设,营造亲水乐水、舒适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整合东湖公园、梧桐绿道和绿地资源,高品质建设大东湖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圈。

统筹推进向西村、水库新村等 9 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完成罗湖区绿道网规划第二次修编,构建绿色休闲体系,实现绿道里程达到 155 公里。从严从细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 80% 以上,全面提升市容环境。

坚持改革是第一动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在推进 "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作出新探索。

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启动政企服务平台二期开发,实现所有重点企业全部纳入。编制发布营商环境白皮书、2020 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定期开展营商环境测评,构建 " 测评 - 完善 - 再评估 " 长效机制。

提升小区软硬件水平,开展物业企业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加强智能科技手段运用,集中破解物业欠费收缴、维修基金使用、小区事务决策、服务品质保持等四大难题。

围绕城区运行指挥中心应用,打造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建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智慧罗湖精品项目。聚焦决策指挥服务,建设 1 个区级大数据中心和公安、教育、医疗、交通 4 个行业数据平台,整合构建 5G 智能城市安防体系,实现全区运行状态全面感知、应急指挥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决策分析统揽全局。

坚持党建是第一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深化街区治理体系为平台,创建一批党建先行示范街道和社区,推动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基层党建 " 罗湖品牌 "。开展模范党支部、优秀党务干部、支持党建企业家 " 三个一百 " 评选活动。

锻造敢担当、敢斗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 " 以实绩论英雄 " 的用人导向,强化 " 以担当育干部 " 的培养手段,坚持 " 以规划为引领 " 的结构优化思路,明确 " 以激励促作为 " 的干事创业方向,激励干部想担当、肯作为、出实绩。

在推进廉洁城区建设方面,罗湖将聚焦城市更新、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社区股份公司等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精准惩治、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完善监督体系,在提高监督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基层纪工委建设,系统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实习生胡康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