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31
深晚荐书|《摆脱共情》:升级大众对共情的原有认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人们通常认为,共情是善良的源泉,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共情能力。但是,耶鲁大学教授、全球知名心理学家保罗 · 布卢姆在他的《摆脱共情》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现象的主要诱因之一。而且,相比于带来的积极作用,共情带来的消极作用更为普遍。

当然,布卢姆并不是彻底地反对共情。他认为共情可以分为两类,即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通过本书的论述,他告诉我们,情绪共情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情绪,它迎合了人们的偏见,常常会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甚至会导致暴力和恶行,让世界变得更加糟糕。共情就像一盏聚光灯,带有个人偏见,只能照亮特殊的那一块,而许许多多其他的事物就这样沉入了黑暗之中。

布卢姆的观点是基于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而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和国家所做出的很多非理性的决定都是因为共情这种错位的情感。在本书中,布卢姆以精准和有趣的文字展现了共情如何在方方面面扭曲人们的判断,并告诉我们,想要做出更明智的行为和道德决策,我们需要:依赖理性而非情绪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换句话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因而我们要学会改变、塑造、引导和制约共情 ,同时强化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共情带来的狭隘和偏见。

《摆脱共情》

(加)保罗 · 布卢姆 著 徐卓 译

湛庐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年 12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