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创新!创新!创新!连续三年,南京开年第一会都是聚焦这一关键词,前所未有。1 月 2 日,2020 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在江苏大剧院举行。两载光阴,日夜奔跑,南京这座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会上,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用五大关键词,总结了南京的 " 创新 " 发展成果,令人振奋。
△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立明
关键词 1:" 爆发式增长 "
两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远超多年总和
" 创新的南京,势头强劲;共同的未来,激荡人心!" 韩立明提到,南京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市委建设创新名城的决策犹如一场春雨,两年来,南京收获了创新主体春笋般的成长。2017 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为 1844 家。通过创新名城建设,2018 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1274 家,增长 70%;2019 年,全市又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1475 家,增长 47.2%,总数达 4593 家。
两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多年积累的总和。一花引来百花开。当前,南京各类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6685 家;市级以上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达到 1312 家;上市企业达到了 117 家,已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
关键词 2:" 靶向化聚才 "
每天平均有 1000 名以上大学生落户南京
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
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南京已集聚 140 名科技顶尖专家、340 名创新型企业家、2860 余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有 5 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86 名中外院士选择在南京创新创业。
在接纳青年大学生方面,全市两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 73.28 万人,其中硕士以上人才达 3.4 万多人。2019 年,全市新增人才总数比 2018 年多了近 5 万人,跑出引才聚才的 " 加速度 "。如果以天计算,每天平均有 1000 名以上大学生落户南京,成为 " 新南京人 "。
另外,南京还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 " 举荐制 ",坚持 "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让专家和企业帮助选拔了 65 名 " 非共识性 " 人才,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开辟了新的通道,让南京成为人才近悦远来之地。
关键词 3:" 硬核型创新 "
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位居全省第一
南京坚持 " 基础研究 " 和 " 应用研究 " 一起抓,全力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加速推进紫金山实验室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策源之地。目前,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已经集聚国内外研发力量团队近千人,与 30 家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开通运行了信息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自主研发并发布了全球首个 " 大网级 " 网络操作系统。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致力于前瞻性、关键性生态环境绿色技术攻关,成立了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 17 家研究所正式加盟。通过创新名城建设,带动了创新成果的加速形成。2019 年,南京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 3.28%,位居全省第一;PCT 专利申请达到 1400 件,增长 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530 亿元,增长 31.5%。
关键词 4:" 制度性变革 "
南京正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在创新名城建设过程中,南京始终以制度变革激活创新潜能。
2019 年,全市新备案新型研发机构 102 家,累计备案数超过 210 家,累计孵化引进企业 3000 多家,一批新兴产业的 " 好苗子 " 已从新型研发机构中破茧而出。
大力探索都市型高新区发展路径,将 83 个园区载体整合为 15 个高新园区,深化 "1+N" 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高新园区与城市功能、高校院所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城市活力中心。
积极盘活主城高校院所老校区、老建筑等闲置资源,累计打造 60 万平方米城市 " 硅巷 ",有效满足高层次创新对高品质载体的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度、创新生态成熟度。
全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成功举办首届南京创新周,通过 " 生根出访 " 与 23 个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奠基,南京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 5:" 综合性效应 "
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完成 1800 个
在创新名城建设支撑下,南京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好于预期,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 年,全市经济增速达到 8%,连续 11 个季度保持在 8% 及以上,增速位列东部 GDP 过万亿元城市、全省首位。
各类项目加速集聚,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完成 2200 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超过 40 亿美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完成 1800 个,超过年度目标 80%。
在 "2019 南京创新周 " 期间,全市签约 573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 2309 亿元。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0% 左右,四大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 8%,软件产业全年业务收入 5100 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 创新 " 已经成为南京最鲜明的气质、最强劲的动力、最澎湃的激情!创新永不落幕,名城别样精彩。
韩立明说,新的一年,我们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创新之光照亮梦想之城!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 鹿伟 / 文 施向辉 刘畅 / 摄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