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劳动号子》有感
云琪
"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第10期的《劳动号子》,这期节目呈现了许多歌曲,我最喜欢的要数霍尊唱的那首《采茶舞曲》。
霍尊把这首歌唱得非常生动而富有激情。霍尊出生于上海,是中国流行男歌手,他的歌非常好听,再加上舞蹈和歌声的结合,把江南春的风光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其他歌手唱得也很棒,比如:萨顶顶改编的《打秧鼓》非常欢乐而有趣。萨顶顶的歌声真是太美妙了,第一期时,我听了她唱的《咸水歌》,那感觉就像在小船里面真正的漂荡;还有刘力扬唱的《南泥湾》,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当年南泥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她唱出了丰收以及收获了幸福感的喜悦……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且用美好的歌声把这种热爱化为奋斗的豪情!让我们后人也能通过各种劳动号子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情景,并且感受到劳动号子的魅力。
打秧鼓
胡琬襄
广东卫视第10期《劳动号子》有6位"时代号子手",分别是王宏伟、戴玉强、陈思思、萨顶顶、霍尊和刘力扬,其中,王宏伟还兼任串讲人。
在他们唱的"号子"中,我最喜欢萨顶顶的《打秧鼓》。
在节目播放的视频中,萨顶顶去了黎伟老师家。黎家狮的历史悠久,在清道光年间就有了,到现在已经有了180多年的历史,十分伟大。黎伟老师是黎家狮的第五代传人。黎伟老师还教萨顶顶扎狮头,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狮头是用砂纸扎的,也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太紧张,多练练就可以完成这个道理。
萨顶顶穿上美丽的衣服,唱起了动听的歌。歌中有很多我们不懂的字,萨顶顶在唱完后也都解释了。《打秧鼓》这首歌是云南彝族的一支歌曲,每次到插秧时,"花腰彝"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来祈祷风调雨顺。"秧鼓"之前非常兴盛,那时有十多种打法,不过现在都没有多少保留下来。萨顶顶的歌展现了打秧鼓的风貌,也唤起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
我发现《劳动号子》这个节目十分好,教了我很多的知识。
唱响"号子",一起劳动
邓俊武
今天,我又和全家人一起观看了新一期的《劳动号子》,又听到了主持人说出的口号: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
和往常一样,每当歌手唱到高潮时,全家人总要跟着一起高声歌唱,另外的人也被这动听的"号子"声吸引过来。
看完精彩的节目后,我们大呼一口气,直说好看,掌声差点震破了玻璃。我的感受十分深刻,那歌声余音绕梁,那天籁之音简直停不下来,忘不了。轻歌曼舞在我脑子里不断浮现着,好像一闭上眼睛那场面就又重新回来了。
这次开场的第一首歌曲《打秧鼓》让我热心沸腾。听说这首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太多去传唱的人,可这次萨顶顶找到了这首歌后,一次又一次地把它越改越好。让我们又重新穿越时空,聆听美妙声音。一声声"长了,长了,绿了,绿了……"十分动听。让我感受到以前农夫对菜地的祈祷,愿菜苗快快长大,越长越绿。 同时,这首"号子"体现出他们打秧鼓时的奋斗精神,和对劳动的热爱。节目里,歌手还用对唱的方式把"春天种秧苗,秋天盼收成"的心愿写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这首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就会被带入打秧鼓的情景中,融入那欢乐的鼓声中,让我感受到劳动是一件最开心的事。
奋斗的声音
陈子墨
《劳动号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周五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电视,看这个节目。"号子"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前辈把自己或广大人民劳动中的酸、甜、苦、辣、咸写成了歌曲,于是才有了人们去传唱,并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现在,"号子"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号子"这种精神却从未离开过我们。
本期《劳动号子》,第一首歌是由戴玉强演唱的《龙舟竟渡》,这首歌非常有力量,我原本快睡着了(因为平常这个点我都要睡觉),可他开口唱的第一句就让我睡意全无,我不禁精神大振。整首歌都感觉没有一句低音,非常有力量。你闭上眼睛,会感觉到自己好像坐在龙舟上,人们在奋力划船,打鼓的人一边用力打,一边喊着号子。
第二首是霍尊演唱的《采茶舞曲》,为了唱好这个歌,霍尊特意去了一次制茶大师的家。这首歌是比较激昂,十分动听。主要突出采茶姑娘像蜜蜂一样不停不息地采着茶叶,听起来好像自己就是一片茶叶,期待着被人采摘。
第三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由萨顶顶唱的《打秧鼓》,这首歌既有高又有低,是首很欢快的歌曲,是写农民因为天气好久没下雨了,田地非常干旱,后来一下雨开心的不得了。萨顶顶用低音和高音的结合,唱出了刚开始没雨农民十分难过,后来雨下下来农民那种开心的心情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农民视田地为自己的孩子一样。为此萨顶顶还去了一趟做狮头的大师家去拜访,她说:"谁说高手一定要住在高楼,高手在人间"。
每一期节目都会介绍一种号子,这次介绍的是抬石号子,所以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先学唱,再学抬",可以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号子的重要性,当时他们抬的石头是很大的,一个人不小心松手,其他人有可能受伤,所以大家必须步调一致,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很重要,让我们把这种劳动精神传唱下去。
号子声在人心中
高仲林
周五看完了一个节目,叫《劳动号子》。节目中中我最喜欢霍尊唱的《采茶舞曲》。他把这首歌对生活的细节描写唱得很生动,同时唱出了采花女在采花时的画面。从音乐方面来讲,这首歌给人带来采茶时采花女的欢快,丰收的喜悦。
盐场号子是四川自贡盐场里的工人唱的。因为他们时常要走在一根活动的、架在半空中的木头上,所以他们唱这号子一是不害怕,让人有胆子。所以,这个号子的声音非常有力,在劳动可以让人忘记劳累。第二,唱这个号子是为了脚步统一。在一根木头上,要统一脚步才不会出事,脚步的统一就是要靠号子统一,这让盐场号子很有节奏。
《龙舟竞渡》让戴玉强老师唱出一种很有力的感觉,伴随而来的是赛龙舟时比赛人员一定会胜,对自己很有信心的感觉。
总的来说,《劳动号子》是劳动时唱的歌。在这些歌里都有劳动的场面,都给人带来劳动的感觉,让我知道了先辈们的辛苦。
劳动的成果
王都
"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欢迎朋友们来到广东卫视大型原创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新一期的劳动号子节目终于来了,这期节目的号子手有6位,分别是:王宏伟,戴玉强,陈思思,萨顶顶,霍尊,刘力扬。还有两位鉴赏人:张千一教授和蒙曼教授。这期的节目一定会很精彩的!我期待这期的节目。
这期的节目有六位劳动号子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萨顶顶的演唱。她为了这次演出,专门去采访了狮头传承人黎伟,黎伟家里有许多可爱灵动的狮头,听解说讲已经有180年的历史,太厉害了!萨顶顶选择的歌曲是《打秧鼓》。演唱开始,萨顶顶用她优美的声音给我们呈现了一首很好的歌曲。比如:"喂,呀撕苏,呀撕苏……"生动地表现了云南的民族习俗。还有"长了,长了,绿了,绿了"表现出了耕种及禾苗长大的样子。非常轻快,清脆的鼓声把春天的感觉唱了出来,后面的舞狮手也表演得很好,萨顶顶这首歌主要展现了"打秧鼓"的风貌,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唤起我们对这种民族文化的记忆,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
这期节目非常精彩,每位号子手都唱出了自己的味道,唱出了很多的民族习俗,我很喜欢这一期的节目,期待下一期的节目。
劳动的地方自然有歌曲
尹成轩
劳动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没有前人的辛勤劳动,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昨天我观看了《劳动号子》,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点。这期节目有6首歌曲,我最喜欢《打秧鼓》和《采茶舞曲》。
《打秧鼓》是一首云南少数民族的歌曲,我觉得很好听,而且萨顶顶把人们开心和热爱劳动的心情唱了出来,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很奇怪但唱出来却莫名的好听,也许是因为那是人们劳动时说出来的吧。
歌曲中劳动的气氛很好,不愧是一个好号子。
《采茶舞曲》写的是个采茶的人们在山上采茶的歌曲,从歌中听到,人们采茶佷开心。采得越多越开心,而且不到采不动,是不会停下的。采茶应该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也许人们靠歌曲解决无聊。
希望通过这些劳动号子,能把劳动的精神传承到底。
劳动的歌声最美妙
孙铭哲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全家终于把星期五给盼来了。今天晚上,有我们全家最爱看的《劳动号子》。这个节目非常精彩,采用了老歌新唱的方式,歌颂劳动之美,让人们重新认识劳动。
这期节目从彝族歌曲《打秧鼓》开始,通过柔美的歌声和鼓声配合,展现了彝族同胞春种的喜悦场面。接着,我最喜欢的歌手霍尊演唱了《采茶舞曲》。带有浙江特色的歌曲生动表达了采茶女的欢快心情。一首《南泥湾》,将整个节目推向高潮,因为这首歌的传唱度非常高,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接下来的《清江放排》和《龙舟竞渡》,浑厚的歌声展现了劳动之美。最后,《劳动畅想曲》是一首新时代的劳动号子,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劳动是最光荣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劳动史,劳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号子,最能够体现人们劳动的快乐,激发人们参与劳动的热情。所以,劳动的号子最美妙。让我们共同唱起劳动号子,让我们去奋斗,因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庄斯璐
今天我看了广东卫视劳动号子的第10期,感觉真是受益匪浅啊!在这么多号子手的改编演唱下,我最喜欢萨顶顶老师演唱的《打秧鼓》了,虽然这首歌里包含了一些我们听不懂的俚语,例如:"啊哎塞"、"呀嘶苏",这些词可能是劳动人民开心时随意说的一些词句,但也能表达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采茶舞曲》不仅好听,听了解析后我还明白了,这首歌的原词应是:"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如果插秧都插到大天亮了,第二天还怎么干活?采茶采到月儿上,那露水下来,茶就不好喝了,后改词为:"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的心花放。"
我觉得不管是《打秧鼓》《采茶舞曲》,还是后面的《南泥湾》等号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理解都还是很浅显的。但经过这些号子手的改编,我能够体验到里面包含的劳动精神,或许就像节目的主题那样:幸福要靠劳动获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为幸福拼搏
郑依茹
"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听着主持人吴瑕的开场白,我充满了期待,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面守候着。时代号子手兼串讲人王宏伟先生给人印象深刻,口才了得,能说会唱。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打栽秧鼓的习俗,古人用这种形式祈祷丰年,让劳累的田间劳作变得非常欢乐有趣。萨顶顶改编演唱的《打秧鼓》就是根据这样的传统民族音乐加以改编创作而成的。
霍尊的《采茶舞曲》亦歌亦舞,歌舞相结合,展现出江南春光无限好,巧手采茶心欢畅的劳动画面及心境。
刘力扬的《南泥湾》传达出来的那种劳动的幸福感和丰收的喜悦,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王宏伟演唱的《清江放排》有一种自豪感、骄傲感,为生活在拼搏的感觉。告诉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要像放排工人一样,不要怕激流险滩,要勇于面对生活,树立必胜的信心,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戴玉强和陈思思的演唱也很成功,特别鼓舞人心。
劳动与文化
刘益铭
今天,我又看了一期的《劳动号子》,而这一期的《劳动号子》有些特别,也有些特殊。
这一期《劳动号子》,音乐上的风格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之前的风格,目的是唤醒劳动的记忆,而这次不同。
首先出场的是萨顶顶,她演唱的歌曲是动听的《打秧鼓》。这首歌歌唱了当地的耕作文化,让云南的文化融入歌声中。听这首歌,既可以感受到号子之美,还能了解云南的当地文化,风格的确做了一些变化。霍尊演唱的是《采茶舞曲》,这首歌曲一听就知道歌手表达着满心欢喜,如果仔细听,就能听出其中的不同之处。除了满心欢喜,还在赞扬和歌颂当地的采茶文化。
我觉得,两位歌手都是利用号子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文化利用号子来传授给我们。
观《劳动号子》有感
熊雄
《劳动号子》是一款新综艺节目,它不但表达了人民的劳动精神,也体现人们在劳动中获得的快乐。
这一期节目中的《打秧鼓》,是云南人在插秧时打鼓的曲子,很有气势。岸上的人卖力地打着鼓,田里的人快乐地插着秧,唱着歌。歌词中"阿里赛"和"啊斯苏"是云南人在劳动中欢快时表达的一种语言。这是人们对劳动让生活更美好的一种理解,一种劳动使我快乐的见解。
霍尊唱的《采茶舞曲》,也表达了这种感情。词中"采茶采到大天亮",后来改成了"采茶采的喜洋洋"。歌词改了,歌曲中就多了一丝丰收喜悦的韵味,让整个歌曲从原来的景物描写变成了精神描写。
劳动号子多种多样,虽然每种劳动号子描写的情景不一样,但是表达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幸福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陈高司乐
星期五晚上,我观看了广东卫视播出的《劳动号子》这个节目,这一期跟以往一样,也是分别有6位歌手唱响了关于劳动的歌曲,他们唱得都非常动听,把劳动时人们那种精神表达了出来。
这6首歌曲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宏伟老师唱的一首关于放竹排的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述了以前山里的人们,由于交通不方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又必须要把木头运出去才能填饱肚子,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竹排当船,通过水路把木头运出去。放竹排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稍不留神,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人们为了生活,那怕再危险,再艰难,都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努力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界上困难虽有,但如果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解决,这句话讲得真有道理。
观《劳动号子》有感
王铭楷
今晚的9点30分,劳动号子又迎来了新一期的节目。这次的时代号子手有6位,他们是:王宏伟、戴玉强、陈思思、萨顶顶、霍尊、刘力扬。还有两位鉴赏人:张千一教授和蒙曼教授。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萨顶顶的《打秧鼓》,她为了唱这一首歌曲,专门去了狮头传承人黎伟先生家里,里面放了许多威猛的狮子头,已经有180年的历史了。我一看到狮子头就觉得非常的凶猛。
萨顶顶开始表演了,她优美的歌声生动地表现了云南的民族习俗。萨顶顶又用她优美的歌声给我们大家呈现了一首好的歌曲。比如:"长了,长了。绿了,绿了。"表现出了努力耕种、生长的情景。
萨顶顶这首歌主要展现了"打秧鼓"的场景,另一个方面唤起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非常喜欢萨顶顶的这首歌。
真期待下次的劳动号子!
观《劳动号子》有感
赵慧欣
上次我在作文里写了《劳动号子》第9期,这次我期待的第10期出来了。这次我和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但是,这次的节目晚播了。
不过,这次唱的歌很好听,有我喜欢的歌。这首歌名叫《采茶
舞曲》,描写了江南的姑娘去茶园里采茶。这首歌演唱的人是霍尊,唱得很好,感觉自己去采茶了。
录节目前霍尊还去了广州的荔园体验当地茶园,他希望有灵感,很用心的。
这期你们看了吗?
观《劳动号子》有感
黄心悦
在周五晚上我看了第十期的《劳动号子》,在这一期我最喜欢刘力扬演唱的《南泥湾》。
这首歌好听,让我感觉看到上个世纪的劳动人民通过拼搏和奋斗,建设出了风光如诗如画的南泥湾。《南泥湾》这首歌从以前的版本到现在已经经过很多次翻新,这一次的《南泥湾》,经过刘力扬这位青年歌手变得十分有活力、有趣,也讲了劳动人民用奋斗争取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用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南泥湾,他们在劳动中创作了《南泥湾》这一首歌。
《南泥湾》这首歌是劳动人民在南泥湾的时候创作的,为了加强同伴们的干劲,让劳动变成快乐的事情,《南泥湾》几乎是大生产运动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了,南泥湾因为《南泥湾》这一首歌才出了名,让大家知道南泥湾这一个地方。刘力扬把《南泥湾》这首歌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唱了出来,把这首歌唱得很有干劲,加上了一些现代歌曲的元素。我要向劳动人民学习,那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榜样模范人人颂,延安精神代代传。
我们要把劳动人民的歌曲送进金曲库,让中华人民的精神永不停止!
劳动的歌声
肖佳
今天我观看了广东卫视第十期的《劳动号子》。
最赏心悦目的,是开场曲——萨顶顶老师演唱的《打秧鼓》。这是一首云南的劳动之歌,云南的劳动人民在丰收的时候就会"打起秧鼓,唱起歌"。十分动听,特别是到了"呀嘶苏、呀嘶苏"的云南方言时,虽然听不太懂,但听到歌唱时的情绪,仍然可以感受到人们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以至于我到现在还时不时地哼两句,旋律也是十分的活泼有趣、悦耳动听。
最让人敬佩的,是《盐工号子》。盐绝对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大多都是机械化生产,但也有少数地方是人工制盐。当然,这个活干起来也是十分的辛苦和危险,于是盐工们为了步伐一致,喊起了口号,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号子。听着盐工们铿锵有力的歌声,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的坚定,一声声"嘿咗、嘿咗"变成了我心里的敬佩。
我们要多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劳动的喜悦
林佳琪
因为《劳动号子》节目,所以对劳动号子有一定的认识。比如水手号子、纤夫号子......,它们都属于劳动号子歌曲。
劳动号子主持人吴瑕,简单介绍一下二位鉴赏人,很快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始了。演唱者萨顶顶,她演唱的歌曲是:《打秋鼓》。我很喜欢当中的"长了长了,绿子绿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句歌曲写出了农民看到麦子生长的喜悦心情,描写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像。
个人最喜欢霍尊演唱的《采茶舞曲》,为了唱这首歌曲更有感情,霍尊刻意去喝茶及品茶,去了解茶的文化。在歌曲的最后,伴舞的小姐姐组成了一个圆形,最台把茶叶抛到半空中的动作,最后那"抛"的动作我体会到劳动人民丰收后的心情。
让我们把中国快要失传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不要让也们成为一个故事,要让号子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号子成为生生不息的音乐吧!
劳动号永流传
张柏翘
一周一期的《劳动号子》又开播了。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时代号子手陈思思演唱的《劳动畅想曲》。
这一首歌陈思思就是原唱。这首歌首次亮相是在五一联欢晚会,是由国家号召编写的。歌曲全程令人振奋不已、热血沸腾,我现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正在听这首歌,令我就像黄河一样充满了激情。
在这一期的《劳动号子》中,我们听到了井盐匠的号子,也知道了他们的工作是多么危险。还让我们亲身参与到了原汁原味的"劳动号子",这可比只听不唱好多了。
我真期待下一期的《劳动号子》,期待下一期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观《劳动号子》有感
杨雨楠
周末,《劳动号子》又出了新一集,在准点播放时间,我做好了全部准备,带着喜悦的心情打开电视观看直播。
这次总共有6首曲子:《南泥湾》《采茶舞曲》《打秋鼓》《清江放排》《成舟竞渡》和《劳动畅想曲》。
在所有歌中,我比较喜双陈思思的《劳动畅想曲》。为什么呢?因为我比较喜欢这首歌的风格,相比于其他的歌曲来说我觉得这首更有活力和一些新的想法。陈思思把这一首歌唱得很到位,也十分好听、
我第二喜欢的是《采茶舞曲》,因为这首歌十分平静,但又不死寂,可以说霍尊也是很适合唱这首《采茶舞曲》。采茶姑娘很美丽,而歌声十分婉转。萨顶顶老师的也同样精彩,一声声的打秧鼓,十分精彩而优美.粗犷又不失悦耳。
我惊叹,《劳动号子》真是个不错的节目。劳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深的感悟!
《劳动号子》很棒,将号子改编演唱的歌手很棒。不过,悄悄告诉大家:这节目带给我们欢愉的同时也感悟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劳动最光荣
欧锦鹏
今天,我早早地就坐到了电视机前,等待着第十期《劳动号子》的开播。我最初接触《劳动号子》时,我还想:"这不就是一帮人在唱歌吗?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书呢!"可看久了,我对《劳动号子》也有了新的认知:这档节目表面上是在唱歌,其实是在歌颂先辈们伟大的劳动精神,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期节目一共出现了6首好听的"新编劳动号子",我都很喜欢,但让我最喜欢的还是由萨顶顶演唱的《新编打秧鼓》。
听完这首歌,我还查了一下有关秧鼓的资料:在彝族人心中,秧鼓是一种通灵的神器,他们用秧鼓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我还听了原版的《打秧鼓》,虽然萨顶顶改编的歌与原唱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歌中喜悦的气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了。这还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歌曲,歌中"天神醒,地神醒,秧神醒,鼓神醒,秧鼓打起来打起来"和"秧门开开秧门秧门开"两句听着就让人舒服,极,有节奏感。这就是我喜欢这首歌的原因了,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义务把"号子"传承下去。我们要努力奋斗,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劳动最光荣
韩文信
今晚《劳动号子》的播出,我最喜欢的是戴玉强老师唱的《龙舟竞渡》,刘力扬唱的《南泥湾》和陈思思老师唱的《劳动畅想曲》了。
戴老师的《龙舟竞渡》是一首竞技号子,在戴老师唱之前,节目组曾向我们展示了戴老师去龙舟生产地观看龙舟生产过程,好在唱歌时更有感情。从一开始听《龙舟竞渡》,龙舟刚下水,感觉还不是很激昂。到了快结束时的加油声,我就开始觉得激昂起来了。感觉有几首船在奋力地游,要冲刺了,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向前划,好似一条条水龙划过水面。这一段高潮听得我热血沸腾,恨不得我也去划龙舟。
刘力扬唱的延安歌曲《南泥湾》也十分好听,串讲人王宏伟老师讲了这首歌展示了陕甘宁边区居民的大生产运动,鼓舞了很多中国人。刘力扬老师唱的时候歌很优美,刘老师也讲了南泥湾精神,我们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陈思思老师的《劳动畅想曲》是五一的主题歌曲,前面很平静,可到了后面几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时,我不禁有一些感动,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是最光荣,最美丽的人,我们为他们而骄傲。
到最后《劳动号子》结束时,节目组播出了一些人,他们都是一群热爱劳动的人,他们在劳动中唱这劳动号子,听后不仅浑身是劲,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激昂,让人觉得光荣。也正是因为《劳动号子》,让更多人认识劳动的歌曲。
劳动的意义
刘阳阳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观看这周的《劳动号子》,这些号子手不仅唱功了得,长得也器宇不凡呢!今天的《劳动号子》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劳动号子》的歌都只是在歌颂曾经的劳动人民辛苦劳作,而今天的《劳动号子》我却听出了另一番滋味。
今天的节目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位号子手是:萨顶顶和刘力扬,萨顶顶演唱的是《打秧鼓》,这首歌是云南的红河州彝族人栽秧时候在田间敲锣打鼓,一边唱着栽秧的歌曲,这样令非常劳累的生活就变得有意思起来。我喜欢的一句话是:天神醒,地神醒,秧神醒,鼓神醒,这句话最能体现出云南风情。
而另一位就是刘力扬,她演唱的是《南泥湾》。这首歌展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的运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劳动人民争取自己幸福的生活,通过双手拼搏,所以这首歌会有一些不同的情感在里面,南泥湾精神距今已有80年了,当时人们用八个字诠释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南泥湾》几乎是大生产运动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了,这个曲子非常非常的动人,所以就此传唱开了,它的那种劳动的幸福感和丰收的喜悦成为整个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精神号召,也是一种精神象征,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这就有了代表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精神号召。
我很期待下一期的《劳动号子》又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
工人的劳动号子
刘伊美
看完了这一期《劳动号子》,我有一个感受:"号子精神永存"。虽然改革开放时的劳动场景已经消失,不过之前唱的号子流传下来。号子精神不息,只要它在曲目中,只要它还会被人唱,那么它的精神也会被流传下来。这,就是唱号子的意义。
我喜欢的两首曲子是:张英席唱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蒋敦豪演唱的《新编军民大生产》
张英席唱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劳动工人拼命干的那种精神。尤其是这一唱一和的一句:"为什么(为了求解放)"唱出了工人为了让中国早日解放而拼命干的场景,又唱出了中国工人的阳刚之力。
蒋敦豪演唱的《新编军民大生产》唱的也是工人劳动的场面。不过,唱的是热闹的场面,又有"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意义。整体曲调是摇滚。
我认为,把号子中的精神唱出来,才是最好的。《劳动号子》这个节目,改编的号子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唱出了号子中的精神。这就是改编的成功。
让号子永远传承
迟宇宁
我期待的每周五晚上播出的《劳动号子》节目终于开始了,我又可以听到一首首鼓舞人心的音乐。只是这些号子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真的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学习了,正如他们所说的"号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这档节目通过改编以前的号子,来勾起现在人民对劳动号子的记忆。通过视频中的剪辑片段,我们看到了以前的"快递"与现在的区别。那些被请来的号子传承人所唱的"耳熟能详"的音乐,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确实,号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劳动畅想曲》这一首,它虽然没有非常特别的旋律,却把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劳动带来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它的创作背景,我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岗位,以及斗志高昂的劳动者们,他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干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即使有的工作会威胁到生命,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建设美丽祖国的那一股干劲。
到节目最后,我看到了许多小视频拼成了一张大图画,上面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正在"传承"劳动的号子。很高兴能看到还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有机会,我也好想去学习学习。
我希望世界上的号子声永远都不要停下,幸福就要拼出来,年轻就要醒着拼!让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吧。
殊不知号子最响亮
郑雍大
《劳动号子》,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号子的行式唱出劳动。如今也已经到第十期了。在周五晚上,赶忙打开了电脑开始欣赏起来。
在这一期中,我感受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热情。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陈思思演唱的《劳动畅想曲》:"先人足音是你约吟唱,远古奏鸣里是你的回响。劳动号子总是那么豪迈,劳动情韵总是那么激扬。"这两句话唱出了劳动时对未来畅想,对远古时期的回响,从远古畅想到了今天,也从今天畅想到未来,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劳动者之歌。从律动上说明了劳动不仅仅是现在,也是未来,我们是个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正如最后的评语:"劳动号子唱起来,劳动情怀最豪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踏实地,虽然现在有许多机器,那都是祖先为我们开壁的道路,我们要不停地奋斗,才能为生活增加幸福彩色。劳动的人们最美丽,劳动的歌声最动听,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感谢世上所有为我们幸福生话而去奋斗的人,加油,我们要传承劳动者为我们做的一切,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的面对它,坚持才是胜利,努力,加油。
消失的声音
苏子傲
如今,劳动的声音,最多保留下来的是钢铁碰撞的声音,却也仅此而已。靠电发动的智能机器令人们的生活逐渐方便起来,劳动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劳动的声音丰富得多,不仅限于钢铁碰撞之声。只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很多劳动之声无可奈何地少了很多,以至于我们将它忘记,也觉得理所当然。
但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劳动的一种独特的声音——号子。它宣扬了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特有的喜悦。这里,就是《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自开播以来,仅仅十期,他们在短短十期中,就流传下来了60多首劳动号子,真是了不起。
在最近的一期《劳动号子》中,我最喜欢的是"西部歌王"王宏伟演唱的《清江放排》。这首歌用高昂的音调给我们讲述了一村农民大丰收的故事,尤其是唱到"嗨嗖嗨嗖放木排哟送木材耶,万座高楼盖起来哟哦","万座"突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不禁赞叹吴雁泽老师笔下独特的风味,他创作了一首不可多得的好号子、美号子。
但是,若谈节奏最好的莫过于萨顶顶演唱的《打秧歌》。这首歌节奏感极强,尤其是唱到"天神醒,地神醒,秧神醒,鼓神醒,秧鼓打起来打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不禁想参加彝族人民祈祷丰年,共享丰收的喜悦。
《劳动号子》可能是如今唯一传承劳动之声的节目了,希望能从这一个节目中,传承下来一种精神!
新时代的声音
陈诗颖
号子声声,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开始响起了,这次的6首歌曲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萨顶顶唱的《打秧鼓》给人带来一种欢快的情感,"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金色的黄麦补偿他们一年的血汗"。人们在祈求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我印象很深的其中一首号子,正所谓:春天辛勤种秧苗,秋收盼来五谷香。
《劳动畅想曲》给人一种气势恢宏感,歌词、韵律悠美,充分地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劳动的崇尚,我非常喜欢这首号子。
刘力扬唱的《南泥湾》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奋斗拼搏,充分地表达出风景美如画的南泥湾,传递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这是我最喜欢和最印象深刻的一首号子了。
新的号子即将唱响,同时也不能忘了旧时代埋头苦干的老一辈们。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未来,创造了明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李心悦
"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又到了号子唱响的时候,电视机前的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呢。
在这期的号子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刘力扬唱的《南泥湾》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台下的观众都随着歌曲把手摆动起来,许多人都是为她而来的呢!就连我都要迷上她了。这首歌告诉了我们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要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像蒙曼老师说的那样,那种劳动的幸福感和丰收的喜悦,成为了整个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精神的号召。也像碟片上写的那样,榜样模范人人颂,延安精神代代传。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号子。那就是戴玉强老师演唱的《龙舟竞渡》,他铿锵有力的歌声,再加上观众们的呐喊,整首曲子都变得有趣起来。蒙曼老师说:"人们还说这个歌曲有了一个固定的呼号,就是‘何在何在’,我想这个‘何在’应该是一种拟声,也是让大家加油的意思。"
张千一老师也说:"到戴玉强老师唱这个《龙舟竞渡》这就直接改成‘加油’了,而且我觉得这里头表现‘龙舟竞渡’精神表现得特别好,而且这歌里还唱了‘十七八的青年赛猛虎,拼搏正是好时候’。"这就是两位老师给这首号子的评价了。
看了《劳动号子》后,我觉得真的是应了它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努力奋斗,才有更好的幸福生活。
观《劳动号子》有感
颜梓轩
在这周五的晚上,我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如约收看了大型音乐节目《劳动号子》的第十期。这一期的劳动号子,看得我内心汹涌澎湃--萨顶顶、霍尊、刘力扬、王宏伟、戴玉强以及陈思思6位"时代号子手"唱的号子可谓是振奋人心。
经过主持人吴瑕以及串讲人王宏伟的介绍,我们更加明白了,我们的幸福都是老一辈劳动人民奋斗出来的。刘力扬唱的《南泥湾》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她倡议大家去喜欢那些号子,理解以前的困难、辛苦。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也说了"一首短小的号子可以给人伟大的力量"。刘力扬唱的《南泥湾》正是这样,给了我们拼搏的力量,坚强的力量,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为现在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还有一首号子我的印象也特别深--"西部歌王"王宏伟唱的《清江放排》。"西部歌王"王宏伟把这首号子用高昂的声调唱了出来,给我们讲了一个农民大丰收的故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退缩,坚持才是胜利,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更加奋斗,才能得到幸福"这句话十分符合这首歌。
这一期的《劳动号子》处处点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幸福,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奋斗!
一声声打鼓声
阮聪颖
今天,我期待已久的专栏节目,"劳动号子"又开播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急忙打开了电视,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我的感触十分深刻。这个节目又一次让我感到一首号子是多么的重要。当然,这一次让我感受最深的还得数萨顶顶演唱的《打秧鼓》,这首歌流传至今,传下去的人越来越少,现已快失传。萨顶顶把这首歌改编得更好听了,使更多人接受这首歌,让他们把号子这种精神传下去。其中,我觉得有一段歌词写得十分有味道:长了,长了,绿了,绿了……前面先写植物在长大,后面又写它绿了。在用重叠的方式唱出来,显得好像在祈祷风调雨顺。这首歌还利用了对唱的方法作对比,一男一女,女生尖高,男生低沉,让人觉得这首歌的节奏忽高忽低。还利用了轻快、清脆的鼓声,把春天温暖的感觉表现得十分到位。简直是春天勤种秧苗,秋收盼来五谷。
后面还有刘力扬唱的《南泥湾》,把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反映了出来。
这一期的《劳动号子》可真是精彩,希望下一次节目的播出一声声打鼓声还能让我看得着迷,也希望下一次的6首歌能一样精彩。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陈明道
期待着,盼望着,又一期的《劳动号子》开播了。
在那一声声"嘿哈嘿哈"声中,转眼已经播到了第十期。
这一期里,要数我最喜欢的歌曲就是由王宏伟演唱的《清江放排》了。
它的旋律高昂,又不失柔和,节奏十分巧妙。
所谓的"放排",就是老一辈的快递物流。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工作:划着木筏子在江上运输货物,在与湍急的水流做斗争时还要保证货物的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丢了性命。
所谓"排"就是用木头捆在一起做的筏子,是用于运输货物的水上交通工具。
我觉得这首歌不仅是感慨运输行业的科技进步,也是在怀念以前的运输方式。
从前我不喜欢听民歌,因为很多时候听不懂,真的很多时候并不能感受到歌曲想要表达的意境,甚至觉得枯燥。但是看《劳动号子》时,通过录制前的创作和歌手的感受,台上舞蹈团队和号子手尽情的演绎,我真真切切能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丰富感情,感受到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仿佛在翻动一本中华民族奋斗史,享受一场场视听盛宴。
它把我完全带到了号子的世界里,使我学会去倾听,去感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