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和江苏赐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大举行。双方就科技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能源化达成共识,将携手共建深圳大学——江苏赐福 " 中低温地热磁悬浮发电技术 " 研究中心。
地热能是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但其开发利用率较低。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介绍,如何将地热资源真正转化为地热能源是当前面临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其关键核心是中低温地热发电变革性与颠覆性技术的研发突破。
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是世界地热资源大国,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埋深 3000-10000 米)总计相当于 860 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 26 万倍。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储量约为 1.25 万亿吨标准煤,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 18.65 亿吨。其中,占比 95% 以上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区域。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且电力需求大,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示范全方位开发地热能,大力发展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具有变革性的现实意义。
据悉,研究中心将依托深圳大学 " 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 " 和广东省 " 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 " 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中低温地热磁悬浮发电原理、技术和装备的攻关探索。双方将利用校企各自资源优势建立 " 产学研 " 长期深层次合作关系,形成从创新技术 " 基础研发 "、" 试点示范 " 到 " 推广应用 " 一体化的科技创新路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学双赢。为此,江苏赐福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投入 1500 万科研经费用于相关研究。
谢和平院士强调,地热资源能源化是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的根本出路和终极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中低温地热资源规模高效发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急需加强中低温地热磁悬浮发电变革性原理与技术的重点研究,深入开展中低温地热磁悬浮发电技术与设备的攻关探索,推动广东省地热能 " 发电—制冷——供热——温泉 " 四联供示范基地的建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地热资源,以科技创新手段积极促进地热资源能源化,建立中低温地热发电示范基地,进而推广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推广。中低温地热发电示范基地的落成,不仅能缓解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资源压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对于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地热能开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深圳晚报记者 郑海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